洪仁歼与《资政新篇》

洪仁玕(1822—1864) 字益谦,号吉甫,广东花县人,洪秀全族弟。青年时期因屡试不中,在乡村当塾师。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后,洪仁歼成为最早信徒。1851年金田起义时,他未能赶上参加。1852年转到香港,结识了瑞典巴色会教士韩山文,详细讲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初期事迹,韩山文据此写成《太平天国起义记》。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他离开香港到上海,打算奔往天京,因清军占据苏、常,道路不通,返回香港。在香港期间,洪仁玕一边教书,一边用心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知识。1858年再次离开香港,冒着被清军扑杀的危险,1859年4月终于到达天京,5月被封为精忠军师、干王,总理朝政。不久,洪仁玕根据他在香港所闻所见,针对太平天国的状况,写成《资政新篇》,主张顺应世界潮流,努力向西方国家学习,从三个方面着手,把太平天国建设成为“新天新地新世界”。第一要“以风风之”,即用新的思想教育人民;第二要“以刑刑之”,即采用新的刑法;三要“以法法之”,即效法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为此他又提出二十八项建议,系统阐明了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方面的革新方案。在经济方面主张大力发展新式工业,鼓励民间开采矿藏,兴建铁路公路,仿制火车轮船,举办邮政,创立银行,以及准许私人投资,奖励发明创造,保护私人专利,实行雇佣劳动。在政治方面,强调集中统一,并主张设立不受一切官吏节制的新闻官和意见箱,以便上下情通,随时听取社会舆论与群众意见,接受监督。在文化方面提出建医院、兴学校、办报纸,以解除人民疾苦,开通社会风气。还提倡科学技术,反对封建迷信,提倡“文以纪实”、“朴实明晓”的文风,反对“浮文巧言”、阿谀奉承的习气。外交方面主张在不干涉内政的前提下,与各国进行自由通商,文化交流,平等往来。这些主张,实质就是要在中国建设资本主义,是符合当时中国历史潮流的,但超出了农民阶级所能胜任的历史使命,加之紧张的战争环境,所以尽管洪秀全批准颁布,仍没有也不可能付诸实施。尽管如此,《资政新篇》的进步思想在中国近代史上仍占有重要位置,洪仁玕本人也不失为在近代中国传播资本主义思想的先驱者。此外洪仁歼还修订了太平天国的历法,考订了考试制度,并参与太平天国后期严重的军事斗争,亲自策划指挥安庆保卫战。天京沦陷时,他正在安徽广德,闻知幼天王突围到湖州,立即赶去赴难,坚持斗争,不幸遭清军夜袭而被俘,1864年11月23日在南昌英勇就义。可参看罗尔纲:《太平天国史稿》;所纯:《洪仁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