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上海机器局、上海制造局,简称沪局,清政府经营的重要新式军用企业之一。1865年,李鸿章购买了上海虹口美商旗记铁工厂,与原来设在上海和苏州的两个炮局合并,再加上由容闳从美国购来的机器,成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1867年该局由虹口迁往上海城南高昌庙,新建各式厂房,随后逐年扩充,成为清政府规模最大综合性的军事企业,既能制造各种枪炮、水雷、弹药,又设有轮船厂和炼钢厂,制造轮船和钢材。这是以后建立的各个制造局所没有的。生产出的军火和军用物资,大都以调拨方式,供应各军械所、衙门、军营、炮船、炮台的需要。该局的经费,最初由李鸿章在淮军军需项下随时筹拨,每月约一万两,以后经曾国藩等奏准以江海关二成洋税拨归局用,从此有了确定经费来源,平均每年约有五、六十万两,此外1892至1895年建造炼钢厂和无烟栗色火药厂另拨创办费四十万两,同其他局相比,沪局经费充裕,技术力量较雄厚。为了引进科学技术,江南制造局于1868年设立翻译馆,专门翻译西方书籍,至清末共译书一百九十余种,其中绝大部分是科技方面的,也有少量历史、政治书籍。还长期编发《西国近事汇编》(又称《中西纪闻》),对当时国际形势作系统介绍,影响很大。所有这些,在传播西方科学技术和社会政治思想方面都起了一定的作用。在译书的同时,又选派少年入广方言馆,学习外国语言文字和数理、机械制造等课程,并在制造局附设兵工学校,招收学生,培养科技人才。可参看姜铎:《论江南制造局》,《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3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