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是在中国传播唯物史观的先驱者,他通过对社会形态的分析,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他说:“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的构造。这是社会的基础构造。一切社会上政治的、法制的、伦理的哲学的,简单说,凡是精神上的构造,都是随着经济的构造变化而变化。”(《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这就是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也不能由此否认上层建筑的作用。“在经济构造上建立的一切表面构造,如法律等,不是绝对的随着经济全进路的大势走的,都是辅助着经济内部变化的,就是有时可以抑制各个的经济现象,也不能反抗经济全进路的大势。”(同上)这里正确说明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在社会结构中的作用,把社会形态看成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统一体。
李大钊在分析社会形态的发展问题时,还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学说。他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高动因”,因此生产力的水平也必然要决定生产关系的状况。“生产力与社会组织有密切的关系。生产力一有变动,社会组织必须随着他变动。”(同上)
李大钊指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这在阶级社会中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即是阶级之间的矛盾与斗争。“经济上利害相反的阶级,就是有土地或资本等生产手段的有产阶级,与没有土地或资本等生产手段的无产阶级的区别;一方是压服他人掠夺他人的,一方是受人压服,被人掠夺的。这两种阶级,在种种时代,以种种形式表现出来。”(同上)
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李大钊指出:“人的生存,全靠他维持自己的能力”。“社会上的一切活动和变迁全为人力所造”。至于所谓个别人物,都是无关紧要的。英雄豪杰的“生长与活动,只能在人民本身的性质中去寻,决不在他们以外的什么势力。”(《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李大钊对唯物史观的提倡与传播,有力地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唯心史观,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提供了锐利思想武器。他的主要著作已收入《李大钊选集》中,其中《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阶级竞争与互助》、《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马克思的历史哲学》、《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唯物史观在现代史上的价值》等哲学论著,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