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列汉诺夫和劳动解放社

格·瓦·普列汉诺夫是俄国民粹派的重要成员,曾两次“到民间去”,在农民中间进行宣传鼓动。他积极参加土地与自由社活动,成为《土地与自由》报的编辑。1879年以普列汉诺夫为首的部分民粹派组成黑分社,主张坚持传统策略,但也无所成就。1880年1月普列汉诺夫流亡国外。普列汉诺夫刻苦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参照西欧工人运动,探索了俄国革命的未来。普列汉诺夫的思想发生了根本转变,成为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1883年9月,在日内瓦组成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组织-劳动解放社。该社提出了下列任务:把马克思、恩格斯的重要著作译成俄文,借以在俄国传播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批判俄国革命中的小资产阶级学说,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分析俄国社会。普列汉诺夫在完成这些任务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翻译、刊印了《共产党宣言》等许多著作;他写作了《社会主义与政治斗争》、《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等一系列优秀的马克思主义著作。这些著作在俄国的发行,既尖锐批判了民粹派的错误理论,又出色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培养了一整代俄国马克思主义者,为实际建立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奠定了良好基础。在1889年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普列汉诺夫代表俄国作了重要发言,受到普遍赞赏,成为第二国际中的著名活动家。当伯恩斯坦修正主义思潮破门而出的时候,普列汉诺夫奋起反击,成为一名光荣的反修战士。1900年被选为第二国际的国际社会党执行局委员。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时,普列汉诺夫主持了党纲草案起草工作,支持列宁提出的党章草案,被选进中央机关报编辑部,当选为党总委员会主席。至此,劳动解放社正式宣告解散。

在1883-1913年间,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普列汉诺夫所建立的功勋是卓著的。但从此之后,他的世界观上所固有的许多弱点(如脱离实践,轻视群众,拘守老框框),在新形势下得到恶性发展,从而逐渐背离马克思主义的轨道,从同孟什维克调和的立场转到孟什维克的立场,反对列宁,反对布尔什维克,攻击党在1905年革命的策略路线。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普列汉诺夫又站到社会沙文主义的立场上,为沙皇政府进行帝国主义战争辩护。对于这些错误,列宁不得不起来进行严厉的批判。1917年二月革命后,普列汉诺夫回到了俄国,公开号召劳资合作。十月革命胜利后,他又攻击无产阶级专政。1918年5月30日因病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