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1831)

浪漫主义小说的纪念碑式的作品。写的是善良的无辜者在封建专制制度下遭到摧残和迫害的悲剧。故事发生在十五世纪路易十一统治下的巴黎。女主人公爱斯梅哈尔达是一个美丽、纯洁的吉卜赛少女,在巴黎街头卖艺为生。圣母院教堂的副主教克罗德对她动了邪念,指使畸形奇丑的撞钟人加西莫多深夜劫持少女。爱斯梅哈尔达被弓箭队长法比斯救下,她从此爱上了这个轻薄的青年军官,这引起了克罗德的忌恨,他趁这对男女幽会之际刺伤法比斯,并嫁祸于少女,少女被判死刑。行刑之日,对少女怀有爱慕之情的加西莫多把她从刑场救出,安置在圣母楼上避难。但教会诬谄少女为女巫,法院决定将她逮捕。为了营救少女,巴黎下层社会的乞丐和流浪人围攻圣母院,国王派法比斯率兵前去镇压。混战中克罗德抢走少女,威逼她屈从自己的兽欲,遭到坚决拒绝后,便把她交给追捕的官兵,在圣母楼上看着她被送上绞架。愤怒的加西莫多把克罗德从楼顶上推下去摔死。即日,加西莫多失踪。两年后,人们在墓地发现他的尸骨与少女的尸骨相抱在一起,当人们想把他们分开时,已经是一堆灰烬。这部作品忠实地完成了雨果给小说规定的任务:“给当代的事件作出光辉或阴暗的反映”。它写的是历史题材,却注入了现实生活的内容,突出了反封建反教会的主题。主人公爱斯梅哈尔达是真、善、美统一的理想化人物形象;克罗德是道貌岸然,心灵肮脏的封建教会势力的代表;加西莫多相貌奇丑,被爱斯梅哈尔达的美貌和仁爱从愚顽和冷漠中拯救出来,培养了美好的心灵。小说通过以上人物形象,反映作者对美与丑的审美理解,宣扬了用仁爱创造奇迹,改造人的精神面貌的观点。作品中的人物奇特非凡,环境非同寻常,无论是描写还是叙述都带有浓烈的抒情色彩和主观想象。对照手法的运用十分突出:有两个王朝、两个国王、两种审问、两种命运的对比;有外形的美与丑、心灵的善与恶、情感的真与伪的对比,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雨果的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