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的文学思想

墨子的思想,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儒、墨并称显学。墨子的文学思想,在先秦时期也有一定的影响。这些思想,见于《墨子》。墨子在这部书中提到过“文学”一词。但是他所说的“文学”,是包括一切文献典籍、学术文章等文字材料在内的。墨子所谓的“文学”,是广义的文学。

墨子重视发挥文学的教育作用。他说:“今天下之君子为文学,出言谈也,非将勤劳其惟(喉)舌,而利其脣(吻)也,中实将欲为其国家邑里万民利者也。(《墨子·非命上》)认为从事文学的目的就在于利于国家和万民。这种看法,同他对“文学”性质的认识有关,他认为“文学”本身就是具有某种思想内容的教育材料。如他在《兼爱下》中,就把文学作品(如诗)同非文学作品,一并作为载有先王思想的文献看待,并且认为通晓这些文献,既可以说服统治者治国,又可以增进人们的自身修养,从而能够对社会做出比仅仅生产一点物质的东西或出一份力气要大得多的贡献。从中可以看出墨子对文学社会功用的重视。基于这样的认识,他提出“言有三表”的看法,即提出立言或判定言辞是非的三条标准:“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非命上)》墨子提出要以古代圣王之事,百姓耳闻目睹的实际情况和对国家人民有利这三条标准来衡量言辞的是非。其实也是他对文学提出的要求。

墨子还基于对当时社会的认识,在文学方面提出注重内容,注重实际的主张。他说:“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为可长,行可久,先质而后文,此圣人之务。”(孙诒让《墨子闲诂·墨子佚文》)这里提出了“先质而后文”的重质的主张。所谓“先质”,是指先根本或先实质而言;所谓“后文”,是指后文饰礼乐而言。这是墨子提出的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学主张和文学主张。墨子这种主张的提出,同他对当时社会的认识有着直接的关系。他认为当时的统治者“厚作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而百姓则是“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非乐上》)。治天下之乱,便是当务之急。他提出“重质”的主张正是由此而发。这种主张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它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蔽于用而不知文”(荀子语)。这是应当指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