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帝

【生卒】:1871—1908

【介绍】:

即爱新觉罗·载湉,咸丰帝七弟醇亲王奕譞之子。同治帝死,入继大统,年号光绪,庙号德崇。即位时年仅四岁,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1887年亲政,但仍由慈禧太后“训政”。1889年,光绪帝大婚,太后始“撤帘归政”,实际仍掌握大权。中日甲午战争中,光绪激于国难当头,并想摆脱太后控制,积极主战,再三指令李鸿章切实调配好各路大军,“毋致延误”,但李鸿章恃有慈禧太后为后台,对上谕置若罔闻,光绪帝虽“殊堪痛恨”,却莫奈其何。1895年2月威海卫陷落,光绪“声泪并发”,在议和中坚决反对割让台湾,当后党官僚孙毓汶手捧《马关条约》文本要光绪帝签字时,他“绕殿急步约时许,乃顿足流涕,奋笔书之”。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主张,之后又第三次上书,痛陈时局,光绪阅后大为感动,确信“非变法不能立国”,决定引康为心腹。要康进呈所著《日本明治变政考》、《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置于案头,随时阅览,更加坚定变法决心。曾对庆亲王奕劻表示:“太后若仍不给我事权,我愿退让此位,不甘作亡国之君”。经此斗争,得太后传话“不禁皇上办事”,于是力排众议,1898年6月11日下“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并打破皇帝不召见四品以下小臣的旧例,16日召见康有为,准专折奏事。9月5日破格授予维新派谭嗣同、刘光弟、杨锐、林旭四品卿衔,任军机章京,参与新政。从6月11日至9月21日,颁布一系列新政诏令。大学士孙家鼐警告他,推行新政将失掉权力,光绪帝慨然回答:“朕但欲救中国,若能有益于国民,则无权何害?”面对顽固派一片反对之声,光绪帝为维护新政做了力所能及的反抗,革除了阻挠礼部主事王照上书的怀塔布等礼部六堂官,从总理衙门中赶走了阻挠新政的李鸿章。当准备开懋勤殿,选集全国英才数十人,并延聘东西各国政治专家,讨论制度时,遭到慈禧太后坚决反对。他感到自己“权力实有不足”,皇位“且不能保”,密诏杨锐,企求既“不拂圣意”又能使“中国转危为安,化弱为强”。在顽固派政变阴谋面前,9月20日召见袁世凯,为保卫新政做了最后的努力。9月21日政变发生,被慈禧太后幽禁于瀛台。义和团运动中又被太后挟持到西安,1908年11月14日,先西太后一日死于北京。可参看汤志钧:《戊戌变法人物传稿》;孙孝恩:《光绪评传》;曾永玲:《不甘作亡国之君》,《中国近代爱国者百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