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玉茗堂四梦”,是明代戏曲作家汤显祖所作《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和《邯郸记》四种传奇剧本的合称。临川是汤显祖的籍贯。玉茗堂是汤显祖的书斋。这四种传奇又都有描写梦境的情节,故以此为名。《紫钗记》是根据作者的旧作《紫箫记》改写的,其情节取材自唐蒋防的传奇小说《霍小玉传》:唐代李益流寓长安,元宵节拾得霍小玉遗落的紫玉钗,即以此钗托媒求婚。婚后李益去洛阳应试,中状元,并随军出征立功,返京后卢太尉欲招之为婿。此时霍小玉家境零落,不得已出售紫玉钗,恰为卢太尉所得。卢即以此钗为凭,对李益伪言小玉已改嫁。黄衫客闻之,命胡奴用骏马载李益至小玉处。二人相见,真相始明,遂和好如初。剧本表现了霍小玉的坚贞,并对封建统治者的罪恶作了揭露。它的弱点是把矛盾的解决寄托在一个和宫廷有联系的黄衫豪客身上,男女主人公则处于被动的地位。这说明当时汤显祖对宫廷还抱有幻想。关目也较为平板。曲词虽时有佳句,但失之晦涩,这使它成为文人学士的“案头之曲”。《紫钗记》明显地表现了汤显祖早期创作的不足。《还魂记》全名《牡丹亭还魂记》(见《牡丹亭》条)。《南柯记》写于万历廿八年(1600),取材于唐李公佐的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写淳于棼梦入槐安国,与金枝公主成婚,任南柯太守,并因功拜为左丞相,后因骄奢淫佚而获罪被放逐,忽梦醒,遂看破尘世而坐化。剧本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勾心斗角,荒淫无耻,并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作者儒家仁政的政治理想,但同时也宣扬了出世思想。主人公淳于棼思想性格的前后变化,找不到现实的依据。所以无论在思想上或艺术上,其成就都远不如《牡丹亭》。《邯郸记》写于万历廿九年(1601),取材自唐沈既济的传奇小说《枕中记》。写吕洞宾以磁枕引卢生入梦。在梦中卢生行贿中试,出将入相,备极荣华富贵。忽因官场倾轧而遭贬,后又复官为国公,享高龄而卒。梦醒后,卢生始知身卧邯郸旅店中,遂大悟,随吕洞宾学道成仙。这是一部成就仅次于《牡丹亭》的作品,作品中虽然也流露出富贵无常的思想,但它对现实政治的反映却比《南柯记》深刻得多。它的中心思想就是抨击时政。主人公卢生的一生,艺术地概括了封建大官僚从发迹到死亡一生的历史。作者通过卢生丑恶的一生,对明代黑暗的政治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对官场和科场的积弊作了深刻的揭露。它的关目安排,更有鲜明的特点。善于表现事物在发展到极端时的突然变化,不仅增强了作品的戏剧性,也有利于表现统治阶级内部斗争那种变幻莫测的政治情势。它的曲词明白晓畅而又耐人咀嚼,充分地显示出汤显祖作品所特有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