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盔甲是怎样的

我国古代的盔甲是怎样的

盔甲也叫甲胄、铠甲,是古代人们在战争中保护身体的器具。盔甲有盔与胄和铠与甲之分,前者是保护头部的防具,像帽子一样,早在黄帝时期就已经存在;后者则是专门用来保护身体的,以免在武力冲突中重要脏器受到伤害。据传,甲是夏朝少康子抒和东夷作战时发明的。

盔甲的材质种类繁多。最初的盔甲是用皮革制成,后改用铜制造。考古发现,殷墟出土的盔甲就有铜盔,而甲在殷商和春秋时大多还是用皮制成的。秦汉以后,盔甲逐步得到改善,已出现大量铜铁的护胸、护臂、护腿。唐朝时出现了用铁链制成的索子甲,增强了盔甲的机动性。至宋代,我国的盔甲形制进一步完备,重量也有所增加。如宋绍兴四年(1134年)的步兵铠甲在29.8公斤左右,而长枪手的铠甲重量则为32至35公斤。与欧洲同时期的骑兵铠甲相比,我国铠甲的重量要重得多。

此外,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金甲。金甲,即在铠甲外层镀金,这是古代贵族显耀身份的举措。还有一种金丝甲在古代贵族中也相当盛行,这种盔甲透气性好,并且重量较小,但防护能力差,不能抵挡大力的打击和刺击,其实用性远不及装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