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葛兰西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葛兰西

安东尼奥·葛兰西(Antonio Gramsci,1891—1937)意大利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领导人之一,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葛兰西关于文艺的著述大多收在《狱中札记》和《狱中书简》里,还有一些散见于被捕以前发表的论文和评论中。他根据意大利的客观实际和当时的时代特点,多方面地阐述了一系列带根本性的理论问题,为马克思主义文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葛兰西批判克罗齐的唯心主义文艺观,总结意大利历史和现时的文学经验,提出“民族——人民的文学”主张,反对“世界主义”作家。他认为文艺作为观念形态,属于历史的范畴,在阶级社会中,文化艺术问题始终同社会的分工、阶级关系联系在一起,并且对它们作出自觉不自觉的反映。文艺反映着一定社会的精神生活以及一个民族对生活和人的观念。进行文学研究应联系整个历史和文化史。葛兰西认为作家只有同人民保持密切的关系,跟人民的情感融为一体,成为人民的组成部分和它的代言人,并努力把文学的根子“扎在实实在在的人民文化的沃土上”,才能创作出“民族——人民的文学”作品来。那些不关心民族、人民的实际问题、逃避现实、学院主义、精神空虚、乡帮观念、对异族卑躬屈节的作家,被葛兰西称为“世界主义”作家,他指出这种作家正是人民所唾弃的。

对于文学艺术的一些基本问题,葛兰西都是用唯物辩证的、科学的思想方法进行研究的。

关于文艺的社会功用,葛兰西既强调文艺的社会——道德价值,也不忽视文艺的审美价值。他认为文学艺术的对象是人民大众,它的使命是为了文化与道德的革新,因此作家应肩负起“满足人民的精神要求”, “培养民族——人民的思想、道德意识的责任”,作家应成为“民族的教育者”。但葛兰西说“艺术就是艺术”,艺术有自己发生作用的方式,它不同于一般的政治宣传,它形象地映照历史真实,使之升华为审美感受,成为群众的精神财富和思想斗争的武器。

关于文学作品的形式,葛兰西也有论述。他认为内容就是贯穿于作品中的艺术家的情感,艺术家对生活的态度是其思想意识与历史时代的结合。内容不能抽象地体现,必须熔铸在艺术形式中,借助艺术手段表现出来。内容和形式是“二位一体,不可分割”的。

关于文艺批评,葛兰西认为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任务在于研究艺术家、文艺与社会的全部关系,研究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文艺批评实际上就是道德、情感批评同审美批评的辩证统一。在论述文艺批评时,葛兰西提出了“距离说”,他主张用批判的眼光,清醒地、客观地审视“经典作家”的作品,不应把古人捧为圣贤,沉浸到他们的作品中去,陷于“迷恋”和“附和”,应当在思想和情感上保持一定的距离,只有这样,才能对经典作家作出正确的评价。

在对待文学遗产的问题上,葛兰西主张批判地继承,反对虚无主义的态度,认为“民族——人民的文学”不能离开以往的文学基础凭空创造出来。

总之,葛兰西对文学艺术的本质、社会功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审美批评的方法、尺度等文学艺术基本问题的论述是充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精神的,是与他生活的时代和他的斗争实践紧密相联的,是符合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