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审美分类创造·画意摄影

文艺审美分类创造·画意摄影

摄影艺术中的一个流派。画意摄影起源于英国,随即传播到欧洲和美国。当有些肖像画家改行搞肖像摄影创作时,另有一些改搞摄影的画家则在探索摄影作品如何能够成为真正艺术作品。他们把一些写实摄影、人象摄影看成是“机械的记录手段”称不上艺术。由于这些画家受学院派古典绘画熏染较深,所以他们认为摄影也是和绘画一样给人以美感,应表现摄影家的艺术,而不是表现题材本身。画面的艺术性远远比它所表现的景物重要,被摄影对象只是组成画面的象征性因素,只有当摄影家把这些人物组合成一幅类似油画的照片,这才是真正的摄影艺术。于是画意摄影派的摄影家从历史或文学作品中,或圣经中找寻故事性强的,激动人心的事件为题材,选择合适的景物,让被摄对象穿上合乎题材要求的服装,表现出不同的艺术姿态,一次拍摄或给数次拍摄后将底片合成,成为一幅制作很精致、可以挂在大厅里或在展览室展出的画意摄影作品。这种流派受到了资产阶级上层社会的欣赏,连英国皇室

维多利亚皇后也购买这种作品。

画意摄影派中代表人物,最著名的有雷兰特和罗滨逊。雷兰特是瑞典人,定居在英国,他受过严格的绘画训练,有丰富的绘画知识,他经常采用的手法,是将不同的被摄对象拍摄在几张底片里,通过暗房加工、细致修饰合成为一幅照片上,每张照片都有一个主题思想。他最著名的代表作是《生活之路》(1856年作)画面长31英时,高16英时,由三十张不同底片组合而成,作品地点似乎在一个教堂,中有一长者,正指引他右侧的一个女青年走向光明圣洁的生活之路,不远处正有不少学者、工匠、忏悔者、善良的人们。他左侧的一个男青年则向往放荡堕落的生活。靠着男青年的人群有美女、赌棍、懒汉、娼妓、酒鬼,正向男青年勾引,长者在劝阻他走这毁灭的道路,中间有一头蒙面纱、赤身裸体正在忏悔的女子。这幅照片完全模仿文艺复兴时期的画风,情节则更是虚构。但当这幅典型的画意摄影作品在英国展出时,轰动一时,被认为是摄影艺术的代表。

罗滨逊于1858年开始从事摄影工作,在这以前,也是一位画家,他同雷兰特一样,采用组合方法来创作画意摄影作品。他强调用各种加工技巧来制作照片,而不是用摄影技巧来拍摄照片,他的代表作《芳魂欲逝》 (1858年作)就是由五张底片组合而成。罗滨逊在从事摄影后,出版过一系列著作,1869年,他出版了第一本摄影著作《摄影术的画意效果》,他的《利用摄影制作图片》、 《艺术摄影》曾被译为许多国家文字,多次再版。 他于1887年任英国摄影学会副会长,1896年被推举为联合王国全国摄影大会主席,是一个有影响的摄影活动家。

画意摄影从现代眼光看是比较原始,幼稚,完全依附于绘画。但当时由于它的兴起,使社会承认了摄影艺术,这是一大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