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美学要略·学说与流派·技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学说与流派·技

技,其含义是手艺,操作能力达到运用自如、熟练生巧的境地。是很早就出现的一个概念。《说文解字》云: “技,巧也,从手支声。”在先秦的典籍中,唯有《庄子》赋予“技”以审美的意义。

《天地》篇说: “通于天地者德也,行于万事者道也,上治人者事也,能有所艺者技也。技兼于事,事兼于义,义兼于德,德兼于道,道兼于天。”这里谈了技、 事、义、德、道、天的层递关系。在这些关系中“道”是最根本的,它既与“天” (自然)相联系,又与社会人事相联系,而这种联系的最末、也是最具体的表现, 就是“技”。所以“技”和“道”也是相通的,从“技”的具体表现中可以体现出“道”来。 “道”是“无为而无不为”的,也是美的最高境界。如果“技”能达到象庖丁解牛那样“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的程度,也就是一种“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 那么这种“技”也就创造出一种审美的境界,因而使人感到庖丁运刀的节奏动作,如同音乐舞蹈一样的美。“技”所以能表现出“道”来,根本原因就在于“技”具有了自由的本质,它不受规矩、法度的限制而又非常合规律,而这正体现艺术创作的特征,虽然庄子这里并不是谈艺术创造。除了“庖丁解牛”外,在《庄子》中还讲了如“痀偻者承蜩”、“津人操舟”、 “吕梁丈夫蹈水”、 “工倕旋而盖规矩”、 “梓庆削木为鐻”等等一系列寓言故事,描写了能工巧匠得心应手的技艺,肯定了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自由创造精神。并且突出地说明了这些能工巧匠之所以能达到这种“神”的境界,都是通过刻苦学习、摸索和长期实践的结晶。这些思想对后世的文艺批评和文艺创作,都有深刻的启迪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