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梁启超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梁启超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曾主办《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编辑《西政丛书》。他是康有为的学生,与康同为维新运动领袖,时人并称“康梁”。因参与戊戌维新,失败后逃亡日本,主张立宪。辛亥以后任司法总长、财政总长。晚年在清华学院任教讲学,著书立说,平生著述宏富精深,合编为《饮冰室合集》。文艺上,他与黄遵宪等人一起积极推动“诗界革命”。 《饮冰室诗话》就是他逃亡日本后对诗界革命理论的总结与阐扬。

以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革命为焦点的梁启超文艺美学观,首先要求诗歌从内容、形式两方面表现新的历史时代的新的美学理想、新的美学意境。他认为新的诗歌语言固然要向民间俗语学习,但这种学习决不仅仅是无意义地堆积新的名词,根本在于与革命时代相一致的革命精神,他说: “过渡时代,必有革命。然革命者,当革其精神,非革其形式。”为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革命服务是他艺术美学思想的基点,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政治文化道德理想则是他的美学实质。因此,在呼唤新时代新精神、意境之外,他反对传统意识中厚古薄今的陋习,充分地肯定黄遵宪用更自由、更通俗的近于民歌的形式创作的表现新精神的长诗《军歌》,并认为刘明基的长诗是“为吾新歌界中放一异彩”,高标明著地宣扬了资产阶级积极进取的精神。但在诗论中梁启超并不真正理解艺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他的“旧风格含新意境”的主张就表现了非辩证的哲学观念。但这并不妨碍他对新诗歌之新理想、意境的新审美观的鼓吹。

十九世纪末资产阶级登上中国政治舞台。梁启超在“诗界革命”之外又大力提倡“小说界革命”,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鼓吹呐喊,成为这一运动理论上的重要代表。象其“诗界革命”的理论一样,在梁启超的小说理论中也同样贯穿着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思想意识。他的突出贡献即在于他用资产阶级新的思想意识,全面地否定了旧小说的封建观念。在《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他说: “吾中国人状元宰相之思想何自来乎?小说也。吾中国人佳人才子之思想何自来乎?小说也。吾中国人江湖盗贼之思想何自来乎?小说也。吾中国人妖巫狐鬼之思想何自来乎?小说也。”他认为这种小说的作用不过是“陷溺人群”。这一论断虽不免带有资产阶级的偏见,但它却道破了旧小说庸俗反动的一些侧面。如果说明代小说理论更多地是在对小说艺术的阐扬中表达反封建的美学追求,那么梁启超小说理论则是更多地从思想精神和审美理想上表明了这一追求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美学目标。从而把小说美学理论向前推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