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艺美学要略·流派·自然主义美学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流派·自然主义美学

自然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古已有之,而且几乎贯穿于欧洲哲学思想的发展过程中;但是作为一种哲学派别或思潮,则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才逐渐形成,二十世纪上叶在美国得到广泛流传。其代表人物有塞拉斯、桑塔耶纳、柯思、内格尔等。

自然主义哲学宣称自然就是一切,是一切存在的总和。不仅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变化都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不需要用某种超自然的、非自然的力量来解释;而且即使社会现象,也可以用自然规律(如自然条件和人的生物性等)来解释。在方法论上,它强调以经验为基础,反对神秘的直觉和信仰权威。这些都体现出一定的唯物主义思想。但是由于它强调自然是为了取消物质和精神的对立,企图走一条超出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第三条哲学路线。而且认为认识主体所认识的只能是外部对象的感觉材料,而不是外部对象本身;至于外部对象本身是什么,是不必认识也不能认识的。因此在本质上,它仍然是继承了实证主义的哲学传统。

自然主义美学是批判实在主义哲学家乔治·桑塔耶纳在自然主义心理学的启发下建立起来的。他写于1896年的美学著作《美感》,把审美经验和审美判断当作生理心理现象和心灵发展的产物来予以研究,认为人的天性中必定有一种审美和爱美的最根本最普遍的倾向,而美学的目的就在于揭示出这种审美经验和欣赏力的根源,使我们能够辨别哪些是根据特殊情况的暂时的偏爱和理想,哪些是出自人人共有的生理心理因素,从而对审美判断的性质和因素作出正确的理解与描述。桑塔耶纳为了建立自己自然主义的美学体系,便把审美判断和道德判断严格区别开来,认为前者主要是对善的感受,因此是积极的判断;后者主要对恶的感受,因而是消极的判断。由此,美就是一种“客观化了的快感”。但是由于自然主义的美学家们是从客观世界是不可知的感觉论和怀疑论的立场出发的,所以一方面虽然承认“美之所以存在,就因为美的事物存在”;一方面又坚持它只是一种经验、价值, “它只存在于知觉之中,而不能存在于其它地方”。因此十分强调表现的重要性,认为它能促成事物的审美变化,本身就构成一种审美价值。关于审美现象和审美经验产生的原因,自然主义美学则往往用生物学和心理学的概念来加以解释。如他们为了强调性本能,在审美中的作用,便提出了“第二性征”的概念,即由于感官的作用,性的情感可以扩展到声音、色彩、体态等第二对象上去。于是自然就成了安慰我们的“第二情人”,而艺术更是性欲转移的最好场所。另外,从纯生物学的观念出发,人的心灵和生命也被看作是一种机械的纯物质性的东西——人体就是一部由若干维持生命所必须的机能组合在一起的机器,而审美境界的存在,就得归功于这种机体活动的健全和效能。这些都反映了一种非社会实践和历史实践的典型的自然主义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