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宗炳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宗炳

字少文,南阳(今河南镇平)人。南朝宋画家。曾著有《画山水序》,它是我国最早的、体系较完整的山水画论。在《画山水序》一文中,宗炳对山水画的创作和鉴赏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宗炳受道家影响较大,他的绘画和画论都体现出道家的审美观。道家“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他的创作动力,因而他强调选择和反映自然美时主观能动作用。绘画不是简单地“感物”,而是“含道应物”,达到主、客体的和谐契合。 “应会感神,神超理得”。认为在创作过程中,经过感应阶段,才能得到神理。对于创作山水画时心与物关系的认识,一方面是“旨微于言象之外者,可心取于书策之内,况乎身所盘桓,目所绸缪,以形写形,以色貌色也”,主体静观外物,客观地描绘,从而反映出客体山水的特征。同时他又强调,画家必须“闲居理气”,才能神畅无阻, “万趣融其神思”。创作就是在主客体交互作用下实现从自然美到艺术美的升华创造。

对于自然山水和山水画的欣赏,他提出“澄怀味象”或“澄怀观道”的命题。 “澄怀味象”对人们鉴赏中主、客体关系的认识,是符合审美心理活动的规律的。 “味”的获得,必须具备主客体两方面的条件,主体要“澄怀”这与老庄的静观、虚静的思想是一致的;客体要有“象”。老庄认为,象是道的体现,而宗炳也认为山水以其形呈现道,才成为美。有限的“形”呈现了无限的“道”,这样客观山水才成为审美的对象,才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审美必须具备主体的审美态度或心胸和客体的“象”,两者缺一不可。“澄怀观道”命题,是对老庄美学的一大发展,它将观道与审美结合起来,指出了观道的具体途径,观道与审美是合而为一的,这就在新的高度上,对审美关系作了概括。

宗炳还指出了山水或山水画的审美功能,即“畅神”,也就是一种精神愉悦,这是对山水画审美功能的自觉认识,也是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