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火雄《东山小镇》

东山小镇

东山小镇

周火雄

是上苍遗落的一串珠子,精致光润,散发檀叶的清香,是江南水乡隐逸人间的庭台篱院,墨色清新,书香回荡,抑或是水墨画师梦里的风景、诗人灵魂深处久违的乡庄……

东山小镇,我把深深浅浅的脚步印在这里。

石板小径,寂静院落,凋零红叶,和匆忙的游人,让冬日深处的画页越发明快而温暖。

你好。

啊,你好。面容姣好的妇人微微笑着,如冬日的暖阳。

孩子们雀跃着,在回廊间,在庭院的拐角处,在书房的案头,在茶室的氤氲里跑动。

透过院落的万格窗,我看到木梓树挂满洁白的果子,一串串,一簇簇,它们在红叶的缝隙闪耀。更远些的地方,鸡冠花一地斑斓……

八年前,为了写作《水墨东山》,我曾经和县作协的朋友石雪峰、郑维新、湛志龙来到这里。秋日的东山古道,阳光催发野菊的花蕾,暖香袭人。我们走走停停,只想把最美的风景留在记忆。

居民端着碗正在吃早饭。见到我们,倚在门壁上张望,好像在说,去拜佛吗?一条黑狗见到生人,很是不愉快,它汪汪着跳起来,被绳索拽回去,又跳起来,如此叫个不歇。之后,小镇归于静寂,只有我们的脚步在沙沙、沙沙自说自话。

那时的小镇,其实是零散的人家。砖墙布瓦,屋檐下挂满高亮的穗子,红彤彤,沉甸甸。

上山的路是由小镇一天门开始的。一天门为四足落地式的青石门楼,横跨在东西南麓古驿道上。进入此门,往北步行不远,就可望见小山冈上的石塔,此塔为北宋宣和三年(1121)修建。塔体八角五级,高6米余,雕刻秀雅玲珑。

这里又是东山古道的起点。

关于青石古道的建造年代,坊间有各种各样的版本。有人说修建于唐代,也有人说建于宋代。

由于没有文字记载,建造年代难以确定。

后来细心的考古人员在一块巨石的顶端找到了佐证,让人们信服地确认青石古道修建于宋代。据摩崖石刻记载,主持修建青石古道的人名叫表自。而建造青石古道的经费来自于捐赠。石刻上还记载着谁谁捐石板路几丈,它的意思当然不是某某亲自修了几丈石板路,而是捐了修几丈石板路的钱。

除了光滑的条石,还有断墙上的雕饰在数说当年的辉煌。那一刻,我们只能按照老县志所述。

岁月冲淡了记忆。那些黑黢黢的屋顶,那些宏大的飞檐翘垛,和那些沉默的僧人已然成为过往。八年前,站在青石古道的起点回望原野,只是沉寂的田畴、官道和金黄的稻禾。

这是东山遗留给后人的一个空白?

真的是世事难料,2015年,打造湖北旅游文化品牌的构想,让东山脚下这片沉寂的土地一夜醒来。鄂旅投的巧手指向这里,灵性的巨笔点活了东山,他们在空白处大裁大剪,勾画出别样的画页。

这就是东山小镇。这竟然是东山小镇。

秋日的金粟院富态而华美。时而是盛唐建筑、远古风貌,飞檐翘垛,厚重端庄,一恍惚,似乎在唐代的和风细雨里行走,却发现满怀诗情醉倒在岁月深处;时而是小桥流水、水乡人家,园林连着园林,水榭通往水榭,露天院落别具风味,不曾想,扑面而来的潮润打湿金黄的暖阳,托出鲜活的江南。这是鄂东黄梅的江南,东山小镇的江南,古色古香,禅韵悠扬,一曲戏歌,醉了梦中人,放任脚步流连……

真的不知道有多少这样的建筑,一座座洋房小院心手相牵、首尾相连,走进其中,只觉得有华堂茶座,有雅致书屋,有精美卧室,还有楼台院落,暖阳照耀,倦意释然,且离开名利场,且放下匆忙,关上门掩好窗,今夜,东山小镇的楚风禅韵为你洗尘……

出金粟院,进入凤源里,只叹息,非常小镇,别有洞天。

东山小镇的道路怀有江南小镇的清幽,门匾也带有韵味,一点一滴,浸透文化风韵,站在门楼下,抬眼望去,却是“为甚而来”,是的,今天,我为甚而来?人生释疑解惑抑或旅途小憩?东山游历?生命的前行,值得我们思索和掂量的总是太多太多。思索了,走过了,不再迷惑。正如“为甚而来”牌匾的背面“来的正好”——曲径通幽,大彻大悟,通体开泰,啊,一切“来的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