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冕《简洁创造了温暖》

诗人说,简洁创造了圣洁,他说的是他笔下的雪原风光。我说,简洁创造了温暖,我说的是他的诗,具体说,是他的诗所创造的独特的风格。他的诗,很温暖。读他的诗是一种享受,那些清丽的语言,睿智而充满异趣的意象,奇幻的词语,自然地、似是不假思索地叠加着,涵容着那些优美的眼前景和心中情。诗句是流畅的,却又是精致而蕴藉的。他不追求艰涩,也不故作深奥,他的遣词用语,看似通彻透明,却又是曲折深致的。他以通常的词语,引导着我们进入他的世界,让人若行走于幽冥的山谷,眼前出现的是一潭清影,一泓绮丽:深邃、清冽,却又是梦也似的轻轻摇曳着的。

清新,却又有点神秘。简单,却又是须经琢磨方能体味的。他能在常人所见的平常中产生奇想,又能以通常言辞奇特地表达这种仅仅属于他的幻想或心绪。这些独特而温暖的意象,在他的诗集中几乎就是一种“常态”——奇词丽句俯拾可得:

我把星星从天边摘下

镶嵌在屋后的每一座山顶

月就在崖边,是一轮惊心动魄的美

这是一些艺术作品中常见的画面,他写得自然而别致,却有一点巧。星月之夜的美景,经他这么随意地“转换”一下,可谓境界全新。我们仅从这首诗的命题《一树光宗耀祖的花香》——一树“花香”就很奇特,而且还“光宗耀祖”——中就看到作者惊人的用语的智慧。另一首诗题也有新意,叫《青春被纺车织成线》——他指的是母亲纺出的线里保存了母亲的青春。读着这样的诗句,我们完全不会吃惊,因为事实证明了他充盈的才气。再看,《骑半个月亮去接你》,题目奇,诗更是夺人:

等最后一场雪被太阳埋葬,你就来

我会通知草原

让一匹马骑半个月亮去接你

格桑花排列成等待,自由的花香

逃离了顶顶毡房

在蜜蜂野性的翅膀上张望

要是说格桑花“排列成行”,平平而已;这里说格桑花“排列成等待”,可谓奇兀。在诗人那里,花香不是人云亦云的“弥漫”,而是“逃离”,自由的花香逃出了毡房,而且居然还会在蜜蜂的翅膀上“张望”!须知他写的是花香啊!你就不能不为他这些“轻易”道出的绮丽所惊叹。“一腔幽怨嵌入月亮的苍白”“一柄琵琶哭哑了弦”,他惯常于以虚写实,把动词和名词、形容词随意地置换,他就会如此这般地“折腾”我们习以为常的词语。草原上的雪不是“融化”,而是被太阳“埋葬”;春天是被“通知”并让一匹马“骑半个月亮”接来的。这就是他手底练就的真功夫。在别人那里,春天可能是千篇一律的;在他这里,春天却是独一无二的。他写春天的草芽拱破冰雪是:“草籽啃着泥,吃三月的新鲜”;他写春麦发芽是:春天用牙把自己咬破,“在土地上制造音符”;他展示草原早春的气息更奇诡,简直是出神入化——

那些很懂事的牛羊好像也感觉到了

心无旁骛,认真地低头读书

把一根根草嚼成草原的诗句

他写得轻松,优美的想象畅如泉涌,他确是举重若轻。但人们往往只看到他的“轻”,却忽略了这背后的“重”。他真的是写得快乐,却也是吟得辛苦。许多优美、瑰丽、神奇,是经历了千辛万苦淬炼出来的。但他依然显得娴静,娴静得如他笔下的月华:“月落魄为一枚闲章”。即就这一枚“闲章”而言,却也非同小可,都知道,在中国诗词中,家喻户晓的月亮,经历了无数的比喻和形容,什么“白玉盘”,什么“天上宫阙”,与此刻脱口而出的“闲章”,其间的距离少说也有千年之久!

他的诗是美的,景色美,人也美。他笔下的女性不论是江南的还是塞北的,也不论是古典的还是现代的,都是风情万种,令人不忘。这是古典美人:“双臂是唐朝的藕节,一块青石卧于灞桥,如横陈的玉体,怕碰醒三千佳丽”;这是现代美人:“水一样的身子铺在床上,一朵荷花摇摇摆摆,是家里白白细细的瓷器”。俗说“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他写米脂的婆姨也充满情趣:“喝了多少南瓜汤,才有那么一对奶,采了多少黄花蜜,才有这么一双眼”。读着他的这些诗句,可以感觉到他惊人的才情。

他总是这样随心所欲地吟咏着。茶余,酒后,兴之所至,信笔拈来,俱成佳句。识他的人知他嗜酒,故他笔底总有盎然的酒气。他把自己“喝成了红颜”,惺忪的睡眼望去,杯盘狼藉的诗歌和散文醉着,躺下的筷子铺出了一条天路。这仿佛是在自况。他是未饮先醉,醉了还饮,而后以他的锦心绣口喷出了满天繁星。状物如此,写情亦如此。他的诗中总洋溢着一份酒香和酒意,而流露的却是诗人的真性情。他的诗因其美丽而富于想象而给人愉悦和温暖。

深厚的古典修养使他的写作优长于诸多同辈诗人——至少在词汇与联想的丰富性方面是如此。他读《葬花词》:“初抹的胭脂被他吃了,只能用牙咬断一世孽缘”;他怀念遥远的一位诗人:“院门前的橘树是为一首诗栽的,九畹溪的眼睛像流水一样透明”。他从古典里开掘出许多新奇,那些华彩的词句从他的笔底联翩而出:“眼睛像绝版的蝶恋花,一缕相思,搀扶那一抹孤芳自赏的闺怨”。当然,古典的修养只是助力,诗人自我的想象力比什么都重要。他说过,我时常有梦:“每片叶子都是诗稿,我是阳光的一片草原,我是月色的睡不醒的摇篮”。

诗人生活在一个纷繁的时代,他表现的不只是沉静之美,古典之美。他也有现实的关怀和焦虑,他也深知民间的劳碌和辛苦。乡村,劳作,母亲的纺车,那些被岁月消磨了青春的姐妹,那个让他记住母爱的人,还有大地上的苦难,那些地震中失去孩子的母亲们的悲伤,他都没有忘记。面对这些,他都有悲哀的、然而依然美丽的诗篇。诗人的爱心依然充盈在他的字里行间。有的诗,依然保留了他独有的机智和幽默,这是他眼中的乡村风景:“从来不洗澡的河流,一群牛羊在‘研究’拖拉机”。

当然,相比而言,这些以现实为题材的诗,有的有些随意甚至拖沓,缺少了他自成风格的那份精致和细腻。《乡里来的》《怕乡亲盲目羡慕的眼睛》《把自己当扁担的人》等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种缺憾。联想到前些日子关于他的两三首诗(这些不在获奖诗集《向往温暖》中)在网上的被广泛引用和诟病的“事件”,联想到那些诗作的对于语言的有意无意的轻率,虽说那些议论有些偏颇,公平地说,是触及了他在写作中的一些问题的。

当然,“事件”已经过去,我们如今冷静地面对他的这部获奖诗集,公平地说,他不仅没有辜负这一重大而庄严的奖项的名声,而且,对他而言,获得以鲁迅命名的文学奖是实至名归。这就是我对车延高的迟到的祝福和庆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