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抒情散文鉴赏

作者: 韩愈

【原文】:

太行之阳有盘谷(1)。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2)。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3)。坐于庙朝,进退百官(4),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竖旗旄(5),罗弓矢,武夫前呵(6),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俊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7),秀外而惠中,飘轻裾(8),翳长袖(9),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10)。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11);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12),刀锯不加(13);理乱不知(14),黜陟不闻(15)。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16),足将进而趑趄(17),口将言而嗫嚅(18)。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19)。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可以稼;盘之泉,可濯可沿(20);盘之阻(21),谁争子所?窈而深(22),廓其有容(23),缭而曲(24),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25)。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26)?膏吾车兮秣吾马(27),从子于盘兮,终吾身以徜徉(28)。”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内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因为昌黎(今河北昌黎)韩门是望族,每自称昌黎韩愈,后世称韩昌黎。韩愈早年不得志,后官至吏部侍郎。谥号文,世又称韩文公。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以载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要求“陈言务去”。他的文章对当时的文坛以及后世散文的发展都有巨大的影响。有《韩昌黎文集》。

【鉴赏】:

这是一篇送人隐居的序。韩愈作这篇序时是贞元十七年。他在前一年失官,这时正在京师求官,但一直未达到目的,心情抑郁,满腹牢骚。这种情绪在文章中充分表露出来。樊汝霖曾说:“时公年三十四,脱汴、徐之乱,来居洛,方且求官京师,郁于中而见于外,故其辞如此。”

韩愈在文中借李愿之口对三种人做了概括描写。一种“人之称大丈夫者”,衣轻裘,乘肥马,前呼后拥,得意非凡;一种奔走于权门的趋炎附势之徒,阿谀奉承,丑态百出;另一种则是“穷居而野处”的“不遇”之大丈夫,这种人闲处山水之间,从容闲适,身不受辱。颇得遗世独立之妙。韩愈就在对这三种人的对比中表达了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不择手段追名逐利之徒的蔑视,而对那些达官贵人则给以嘲讽和讥斥。

韩愈散文向以议论纵横,汪洋恣肆著称。在这篇文章中,他充分运用了形象描写的手法,寓褒贬于描写之中,让读者从形象中得出是非。文章次第展开,错落有致。下笔酣畅,摇曳多姿。文中多骈偶之句却又不刻板拘谨,行文自然流畅,仿佛信手拈来。文笔含蓄曲折,而警句迭出,如“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执著于功名者闻之,当悚然心惊,汗发于背;旷达于山水者观之,当抚掌大笑,有会于心。

这篇文章骈偶交融,情理自现,韵味隽永,发人深思,历来为人所称赏。苏轼曾说:“欧阳文忠公言:‘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辞》一篇而已。,余亦谓唐无文章,惟韩退之《送李愿归盘古序》一篇而已。平生欲效此作一文,每执笔辄罢,因自笑曰:‘不若且放,教退之独步’。退之寻常自谓不逮李杜,至于‘昔寻李愿向盘古’一篇,独不减子美。”这种说法虽较极端,却充分说明了这篇文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