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列子
【原文】:
傍晚,我在喀什噶尔的街道上徘徊。街上溢满了洋槐花的幽香。真没想这曾经是哈喇汗朝故都的古老边城,竟有这么多洋槐树,这么多乳黄色的洋槐花。我不知道这洋槐是不是就是人们常说的波斯槐,但实在的,是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这么香的,嫩黄的或叫做牙黄的槐花。
我在一串串的洋槐花里觅寻,定要找到那洁白的一串。蓦地,有一片红色的衣衫在我眼前飘了一下。我回过头去,原来是个年约十五、六岁的维吾尔族女孩子,弯弯的眼睛,眼睫毛长长的,眉毛是用乌欺玛染过的。柔软的黑发结成很多根小辫儿,脸上挂着浅浅的笑。跟乌鲁木齐的孩子比,她是土气的,但却清清爽爽,纤细好看。她手里挽着一只筐,装满了樱桃,还提着什么不大清楚。她打量出我是外来人,便细声地问:
“买樱桃吗?”
这样血红的、透亮的、饱满的樱桃,还带着几片叶子。我想买很多,但用什么装呢,我为难了。又是那细细的声音:“我有小蓝子,一个卖一角钱。”她拿出一只用嫩桑树条编的只有盘子那么大的小蓝子,竟有些象玩具。
我买了一只小篮子,心想这一定是女孩子自己编的。
这还泛着青绿的小篮子装上鲜红的樱桃,竟出乎意外的好看,我小心地用手棒着,只怕碰一下,那樱桃便会流出水来。我记得小的时候,外婆家有一株樱桃,那樱桃又小又酸,没有这般好,留下记忆的只是小姨用樱桃核磨成的珠子,再用线穿起来,做成手串,那竟是小姑娘时最喜欢的了。
我把樱桃放在书桌上。小心地拿起一颗放进嘴里,我怕它象糖块一样化了,便小心地咬破了皮,竟然只有一点点酸,更多的是甜。
第二天,我又徘徊在街头,在那一串串的洋槐花里寻觅,寻那卖樱桃的小姑娘。果然她又来了,那纤细的身体,红的衣衫,乌斯玛染过的眉毛。
“你每天都来卖樱桃么?”
“嗯”
“那我天天来买。”
小姑娘笑了,依然是那浅浅的笑。她也许第一次碰见我这样喜欢樱桃的人。
果然一连三天她都来了,我也买了三只一模一样的桑树条编的小篮子。回来把樱桃和大家分吃了。
第四天,我又如约地来寻她买樱桃。
“你是从北京来的么?”她还是细声地问。
“不,是从乌鲁木齐来的。”
女孩子显然失望了,声音更细更低:“我爷爷当你是北京来的。”
“你爷爷?在哪儿?”我不由四处张望,莫非女孩子每天出来都有老人伴着吗?
“爷爷在家里,我每天碰到你,都告诉他了。爷爷说,北京来的同志喜欢他的樱桃。”
“爷爷干什么?”
“爷爷是果农,种樱桃。”
“爷爷去过北京?”
“没有,北京来的人都去看爷爷,吃爷爷的樱桃。爷爷说,周总理喜欢樱桃,从周总理身边来的人都喜欢。”
“周总理?”
“嗯,周爷爷来过喀什噶尔,给周总理送去的水果就有爷爷送的樱桃,周总理说爷爷种的樱桃很好吃。”女孩子弯弯的眼里闪过明亮的火花。而我却沉思,我们的祖国多么大啊,哪里没有周总理的足迹?我们的周总理……
不知什么时候,女孩子走了,她的红衣裙飘过一串串的洋槐花。我小心地捧着小篮子里的樱桃,只怕它一碰就会流出水来,它那么红,那么晶莹饱满,好象那张骄嫩的面孔,那弯弯的眼睛,浅浅的笑,那乌斯玛染过的眉毛。
喀什噶尔的街上溢满了洋槐花的幽香,细细的、淡淡的。
【作者简介】:
列子,原名张列,女,1948年生,籍贯陕西。1972年考入新疆大学中文系,1975年毕业分配到《新疆日报》汉文编辑部当文艺副刊编辑。1973年在《新疆文学》发表第一篇作品,之后陆续发表过散文、报告文学。作品还有《淡淡的枣花》、《佳娜什》、《塞外传奇》等。
【鉴赏】:
这篇散文是作家为我们精心制作的见面礼物,精致中透露着恬淡、朴实,平凡中蕴含着热烈和深挚。古朴的边城,飘花的季节,把读者引进诗一般的情境中,民族打扮的小姑娘天真可爱,玲珑透剔的红樱桃,小巧的篮子,自然得到作家的惊喜和珍惜,这里可以感受到作家对美好生活的由衷热爱之情。又借与小姑娘的对话,自然而然地展示出小姑娘和爷爷对周总理的尊敬和怀念之情。从而抒发了作家相同的思念。平凡质朴的语言塑造了精巧的画面,洋溢着清新流畅的氛围,掩卷品来,确有一种“洋槐花的幽香”,虽是细淡,却回味无穷。不失为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