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枋得《却聘书》抒情散文鉴赏

作者: 谢枋得

【原文】:

夷、齐虽不仕周(1),食西山之薇,亦当知武王之恩;四皓虽不仕汉(2),茹商山之芝,亦当知高帝之恩;况羹藜含粝于大元之土地乎(3)?

大元之赦某屡矣!某受大元之恩亦厚矣!若效鲁仲连蹈东海而死则不可(4)。今既为大元之游民矣,庄子曰:“呼我为马者,应之以为马;呼我为牛者,应之以为牛。”世之人有呼我为宋之逋播臣者(5),亦可;呼我为大元游惰民者,亦可;呼我为宋顽民者,亦可;呼我为大元之逸民者,亦可。为轮为弹,与化往来;虫臂鼠肝,随天付予(6)。若贪恋官爵,昧于一行(7),纵大元仁恕,天涵地容,衷怜孤臣,不忍加戮,某有何面目见大元乎?

某与太平草木,同沾圣朝之雨露,生称善士,死表于道曰(8):“宋处士谢某之墓(9)。”虽死之日,犹生之年,感恩感德,天实临之(10)!司马子长有言(11):“人莫不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先民广其说曰(12):“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公亦可以察某之心矣(13)

【作者简介】:

谢枋得(1226——1289),字君直,号叠山,南宋信州弋阳(今江西弋阳)人。宝祐四年进士。曾任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并知信州抗元,信州失陷后改名换姓,流亡福建一带,以卖卜为生。元朝多次招他做官,都被他拒绝,后被迫北行,绝食而死。

谢枋得是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悲凉沉痛,风格道劲质朴。后人辑有《叠山集》。

【鉴赏】:

元代统治者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对汉族官员采取了笼络收买的政策,曾多次召谢枋得出仕,但都遭到了他的拒绝。这篇文章就是他给当时已经降元的留梦炎劝降书的复信。

谢枋得在这篇文章中以慷慨激烈的笔调表达了绝不仕元的决心,但是他并不是以断然的拒绝或义正辞严的直斥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而是采用了反语,在看似恭顺的语句中充溢着一股凛然不可侵的爱国精神和不为强权所逼的骨气。

文中多次提出大元“恩德”,内中的讥刺意味却异常浓烈。他以周汉来映照元代的残酷统治,暗示出即使象周汉一样圣明宽容的统治还有伯夷叔齐和商山四皓这样的遗臣隐士,更何况自己“羹藜含粝于大元之土地乎?”嘲骂之意尽在其中。

作者又以委婉之笔表达了对宋朝的忠贞,同样是运用了反讽之法。他首先以鲁仲连宁肯蹈海就死也不忍为秦之顺民为例说明自己所以未能殉节于宋朝,是因“受大元之恩亦厚矣”,而这个理由无疑是非常荒谬的,这样作者对元统治者的愤激之情就在这可笑的理由中表露无遗。同时作者以一种大义凛然,置生死于度外的态度表明自己绝不与元合作的决心,至于这样做的后果则是任它“随天付予”而毫不萦怀。作者称仕元为“贪恋官爵,昧于一行”,其中隐含着对投降变节者的愤恨和鄙视,而“纵大元仁恕,天涵地容,哀怜孤臣,不忍加戮,某有何面目见大元乎?”几句更是在看似恭顺的言语中投射出愤怒的利剑,其言语之犀利尖锐足以使侵略者变色而使守节者称快。

文章的最后作者表示了生死为宋之臣民的意愿和誓死保卫名节的决心。而在事实上,他也确实用行动实践了他舍生取义的誓言,终于绝食而死。

在文学史上有很多以讽刺手法写就的成功之作,如孔稚珪的《北山移文》,但大多都是以讥讽鄙视为主导感情。而谢枋得面对的是灭亡自己国家的异邦入侵者,这样在文章中更多的则是一股激愤之情,这种情绪以讥笑怒骂的笔法表现出来就更显得激烈慷慨,使得文章充满了凛然的正气和激动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