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与政治(节选)

学术与政治(节选)

贺 麟

(一)

……最易而且最常侵犯学术独立自主的最大力量,当推政治。政治力量一侵犯了学术的独立自主,则政治便陷于专制,反民主。所以保持学术的独立自由,不单是保持学术的净洁,同时在政治上也就保持了民主。政府之尊重学术,亦不啻尊重民主。

(二)

所以一谈到学术,我们必须先要承认,学术在本质上必然是独立的、自由的,不能独立自由的学术,根本上不能算是学术。学术是一个自主的王国,它有它的大经大法,它有它神圣的使命,它有它特殊的广大的范围和领域,别人不能侵犯。每一门学术都有它的负荷者或代表人物,这一些人,一个个都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态度,忠于其职,贡献其心血,以保持学术的独立自由和尊严。在必要时,牺牲性命,亦所不惜。因为一个学者争取学术的自由独立和尊严,同时也就是争取他自己人格的自由独立和尊严,假如一种学术,只是政治的工具,文明的粉饰,或者为经济所左右,完全为被动的产物,那么这一种学术,就不是真正的学术。因为真正的学术是人类理智和自由精神最高的表现。它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它是独立的,不是依赖的。它的自由独立,是许多有精神修养,忠贞不二的学术界的先进,竭力奋斗争取得来的基业。学术失掉了独立自由就等于学术丧失了它的本质和它伟大的神圣使命。同时在某种意义下,政治也是独立自由的,它也有它特殊的领域,神圣的使命,它有它的规矩准绳,纪纲律例,它也需要忠贞不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豪杰之士来争取保持它的独立自由。政治没有独立自由,便根本不能指导、统治、推动整个社会国家的经济、行政、教育、外交、军事等一切活动。学术事业不是随便一个人可以担当的,政治事业也不是随便一个人可以胜任的,学术需要特殊的天才和修养,政治也需要特殊的天才和修养。长于政治的人,不一定长于学术,同样,长于学术的人,也不一定长于政治。许多专门学者,学问尽管很好,但在政治上,却不一定会有伟大的表现。有时甚至有学问愈好,而政治能力愈坏的人,因为知与行,知理与知人,治学与治事,虽不无相互关系,但究有不同,需要两套不同的本事。大体上说,须得分工合作,而不易求兼全之才的。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里主张哲学家作国王,如果他的意思是说伟大的政治家必须是有科学、哲学陶养的通才,倒不失为很有深意的说法,如果误解他的学说,以为最好的学问家,一定是最好的政治家,那末在实际上政治恐不免贻误于书生迂阔之见,而理论上,也就忽略了学术与政治各有其独立自主的范围了。

(三)

学术有学术的独立自由,政治有政治的独立自由,两者彼此应当互不侵犯,然而学术与政治中间,又有一种密切的联系,失掉了这一种联系、就会两败俱伤。通常一个上了轨道、自由独立的政府,一定会尊重学术的自由独立,一个自由独立的学术也一定能够培植独立自由的人格,帮助建树独立自由的政治。因为学术是政治的根本、政治的源泉。一个政府尊重学术,无异饮水思源,培植根本。假如政府轻蔑、抹煞、鄙视学术,那么这个政府就渐渐会成为“不学无术”、“上无道揆①、下无法守”的政府,恐怕不久也就会塌台的。由此足见学术和政治的关系,也可以说是“体”与“用”的关系。学术是“体”,政治是“用”。学术不能够推动政治,学术就无“用”,政治不能够植基于学术,政治就无“体”。我们说学术推动政治,并不是说单是学术界少数学者教授先生们,就可以担任这一个伟大的任务,我们的意思是说,学术的空气,学术的陶养,必须要弥漫贯穿于所有政治工作人员的生活之中,就是说每一个政治工作人员都曾经多少受过学术的洗礼,并且继续不断地以求学的态度或精神从事政治,以求学养的增加,人格的扩大。政治是学术理想在社会人生的应用、组织和实现。也可以说,政治是学术的由知而行,由理想而事实,由小规模而大规模,由少数人的探讨研究到大多数人的身体力行。政治没有学术作体,就是没有灵魂的躯壳,学术没有政治作用,就是少数人支离空疏的玩物。因为这种关系,我们可以说,任何建国运动,最后必然是学术建国运动。……

(四)

学术的独立自由,不仅使学术成为学术,亦且使政治成为政治。因为没有独立自由的学术来支持政治,则政治亦必陷于衰乱枯朽,不成其为政治了。所以争取学术的独立与自由,不只是学者的责任,而尊重学术的独立与自由,亦即是政治家的责任了。一个学者求学术的独立与自由,有时诚应洁身自好,避免与政治发生关系。特别避免为奸雄霸主所利用,而陷于扬雄②、蔡邕③的命运。故有时学者必须超出政治方能保持学术的独立与自由。但须知独立自由和“脱节”根本是两回事,求学术的独立自由可,求学术和政治根本脱节就不可。学术和政治不但须彼此独立自由,还须彼此分工合作,就好象许多独立自由的公民,分工合作,形成一个健全的近代社会。假如学术和政治脱了节,就好象原始时代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不能收分工合作团结一致的效果。这样,决不能产生近代的学术,也不能产生近代的政治。学术界常常有一些人,逃避政治,视政治为畏途,视政治为污浊,惟恐怕政治妨碍了学术的清高。这种态度足使学术无法贡献于政治,政治不能得学术的补益,因而政治愈陷于腐败,学术愈趋于枯寂。这种与政治绝缘的学术,在过去的中国,颇占势力,如象乾嘉时代的考证,不过是盛世的点缀,南北朝的玄谈,也不过是末世学人的麻醉剂。无补于治道,也无补于世道。这种学术,表面上好象是超政治而自由独立,实际上并没有达到真正自由独立的境界。真正的学术自由独立,应当是“磨而不潾,涅而不淄”④。学术到了这一种程度,它就能够影响和支配政治社会,不怕政治社会玷污了它的高洁。假如我们奉考据玄谈为学术独立自由的圭臬,那就离真正的思想自由、学术独立太远了。最奇怪者就是有许多人,他们所操的学术,尽管与政治绝缘,与社会民生两不相干,然而他们的生活,却并不与政治绝缘。他们为争权夺利的功名之念所驱使,一样也可以凭个人智和申韩之术,去作不择手段的政治活动。反之,如孔子、孟子、顾亭林、王船山等人,他们的学术维系政治的命脉、民族的兴衰,然而他们的生活却是超出政治,高洁无瑕的。

选自商务印书馆1946年版《文化与人生》

〔注释〕 ①揆(kuí):道理,准则。 ②扬雄(前53—后18):西汉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王莽当政时,被任为中散大夫。后在天禄阁校书,写作。因弟子刘棻牵连,即将被捕,坠阁自杀,未遂,后得免。 ③蔡邕(133—192):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董卓专权时,被迫出仕,颇受重用。董卓被杀后,被王允下狱,不久死于狱中。 ④磨而不潾,涅而不淄:应为“磨而不磷,涅而不缁”。磨了以后不变薄,染了以后不变黑。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的影响。语出《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鉴赏〕 在推崇官学一体的中国传统社会中,受经世致用和学而优则仕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向来缺少纯粹、独立的学术研究。学术长期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涉与影响,两者界限混淆不清。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政府加强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控制力度,推行党化教育与学术统治,文化统治亦借着抗战建国的名义大行其是。抗战胜利后,经由诸多学人的长期讨论与宣传,学术独立已成为知识界的共同信念与追求。同时由于内战日趋激烈,国民党政府进一步加强对教育文化领域的控制力度,打压左派思想,致使国内学术空气逐渐消沉。在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知识分子群体的主体意识愈发强烈,积极宣扬学术自由之主张,学术自由与独立的持续讨论唤起了知识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同。贺麟对学术自由的涵义、学术与政治的辩证关系作了深入论述,1946年写下《学术与政治》一文。他认为,学术“在本质上必然是独立的、自由的”。学术之所以独立,是因为“真正的学术是人类理智和自由精神最高的表现”。贺麟于学术与政治的辩证关系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一是“分工”与“合作”的关系。学术与政治之所以要分工合作,是因两者有各自的领域、各自的使命。两个领域里各自需要特殊的天才,有着保持各自独立性的必要。两者虽有一定的关联,但究竟有着很大的不同,长于政治的人不一定长于学术,长于学术的人不一定长于政治。所以两者“须得分工合作,而不易求兼全之才”。二是“体”与“用”的关系。如果说,学术与政治间分工合作的关系是出于两者的区别,那么,体与用的关系则是两者密切联系的体现。学术是“体”,政治是“用”。学术不能推动政治,学术则无“用”;政治不能植基于学术,政治则无“体”。学术没有政治作用,就成了少数人支离空疏的玩物;政治没有学术作“体”来支撑,就成了没有灵魂的躯壳。三是“知”与“行”的关系。学术与政治分工合作关系的具体表现就是学术主知,政治主行。政治是学术的由知而行,由理想而事实,由小规模而大规模,由少数人的探讨研究到大多数人的身体力行。学术与政治各自的独立性与两者的脱节是两回事,求学术的独立自由可,求学术和政治根本脱节不可。学者既要“维持学术的尊严,须在学术创造的自身上努力”,又要摈弃脱离政治,“轻蔑政治”,以求学术自由独立的传统风气,以“影响和支配政治社会”。总之,对于学术与政治的关系贺麟做了这样的概括:学术在本质上必然是独立的、自由的,不能独立自由的学术,根本上不能算是学术。希望中国渐渐有自由独立的政府,来尊重自由独立的学术;同时也渐渐有自由独立的学术,来贡献于自由独立的政府。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多年战乱、政治腐败、经济崩溃等现实下,知识界已将学术独立尊为共同目标,在承认学术研究具相对独立性的同时,重点讨论如何协调学术与政治关系这一问题。贺麟主张,政治与知识的相互独立性与相互依存性是并存的。内容较多为理论诉求,缺乏具体的施行方案,收效甚微。但贺麟告诉了人们一个不能违背的客观道理,即政治脱离知识仍不失为政治,知识脱离政治仍可谓知识,但两者的联系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政治没有知识的支持,既不能准确地明辨目标,也不能有效地选择实现目标的手段,其价值就无从谈起。另一方面,知识的本体意义也需要在向社会输出中体现出来。学术之于政治的相对独立不是对立,而是为了更好地和谐共融,更好地产生联系,以实现政治与学术之间分工合作、互为促进、良性循环的关系。政治与学术,合则两伤,分则两利。学术与政治间具有不同的运行规则,但其本质又是一致的,殊途同归于经济公平、政治民主和社会平等的实现。如贺麟所言,侵犯学术独立的最大力量是政治,学术独立也是政治民主的兑现。这方面在建国后有许多沉痛的教训。今天再读贺麟此文给予人们的重要启示是:学术主知,政治主行。学者的任务,是实事求是地研究问题以提出正确的见解;为政者的任务,是依据正确的观点去解决问题。现实中学术与政治的不和谐音符警示我们,既要谨防政治过度干预学术,又要防止学术政治化,要使知识与政治的互动能持续理性地进行下去,双方需按各自的运行规则分工协作、各尽其责、取长补短,才能发挥建设性的合力作用。纵观历史,大行动总有大思想支撑,立大言者总有立大功者紧随其后。历史一定是合力创造的,但只有在和谐与相互宽容的前提下的历史合力尤其是学术与政治的合力,才能组合成为一种人类的自觉力量,在社会发展与人民安康上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