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看图识字》》散文全文

《看图识字》

凡一个人,即使到了中年以至暮年,倘一和孩子接近,便会踏进久经忘却了的孩子世界的边疆去,想到月亮怎么会跟着人走,星星究竟是怎么嵌在天空中。但孩子在他的世界里,是好像鱼之在水,游泳自如,忘其所以的,成人却有如人的凫水一样,虽然也觉到水的柔滑和清凉,不过总不免吃力,为难,非上陆不可了。

月亮和星星的情形,一时怎么讲得清楚呢,家境还不算精穷,当然还不如给一点所谓教育,首先是识字。上海有各国的人们,有各国的书铺,也有各国的儿童用书。但我们是中国人,要看中国书,识中国字。这样的书也有,虽然纸张、图画、色彩、印订,都远不及别国,但有是也有的。我到市上去,给孩子买来的是民国二十一年11月印行的“国难后第六版”的《看图识字》。

先是那色彩就多么恶浊,但这且不管他。图画又多么死板,这且也不管他。出版处虽然是上海,然而奇怪,图上有蜡烛,有洋灯,却没有电灯;有朝靴,有三镶云头鞋,却没有皮鞋。跪着放枪的,一脚拖地;站着射箭的,两臂不平,他们将永远不能达到目的,更坏的是连钓竿,风车,布机之类,也和实物有些不同。

我轻轻的叹了一口气,记起幼小时候看过的《日用杂字》来。这是一本教育妇女婢仆,使她们能够记账的书,虽然名物的种类并不多,图画也很粗劣,然而很活泼,也很像。为什么呢?就因为作画的人,是熟悉他所画的东西的,一个“萝卜”,一只鸡,在他的记忆里并不含胡,画起来当然就切实。现在我们只要看《看图识字》里所画的生活状态——洗脸,吃饭,读书——就知道这是作者意中的读者,也是作者自己的生活状态,是在租界上租一层屋,装了全家,既不阔绰,也非精穷的,埋头苦干一日,才得维持生活一日的人,孩子得上学校,自己须穿长衫,用尽心神,撑住场面,又那有余力去买参考书,观察事物,修炼本领呢?况且,那书的末叶上还有一行道:“戊申年七月初版。”查年表,才知道那就是清朝光绪三十四年,即西历1908年,虽是前年新印,书却成于二十七年前,已是一部古籍了,其奄奄无生气,正也不足为奇的。

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言语;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所以给儿童看的图书就必须十分慎重,做起来也十分烦难。即如《看图识字》这两本小书,就天文,地理,人事,物情,无所不有。其实是,倘不是对于上至宇宙之大,下至苍蝇之微,都有些切实的知识的画家,决难胜任的。

然而我们是忘却了自己曾为孩子时候的情形了,将他们看作一个蠢才,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即使因为时势所趋,只得施一点所谓教育,也以为只要付给蠢才去教就足够。于是他们长大起来,就真的成了蠢才,和我们一样了。然而我们这些蠢才,却还在变本加厉的愚弄孩子。只要看近两三年的出版界,给“小学生”“小朋友”看的刊物,特别的多就知道。中国突然出了这许多“儿童文学家”了么?我想:是并不然的。

5月30日

【导读】

别把愚蠢传染给孩子

鲁迅希望自己的文字“速朽”,不愿他批评的现象未来还会延续,更不忍担忧的事一语成谶。鲁迅的目光一直注视着儿童教育,他审视自己的童年,关注现实的人生,感悟、提炼、升华,进行着直击现实、警示未来的批判。从《狂人日记》一声振聋发聩的“救救孩子”,到这篇《看图识字》,可以清晰地看到鲁迅对儿童的关注已经从宏观走向具体的事实。

人在儿童时期的阅读,可能就是未来的眼界和格局。成年人有“读什么”的权利和自由,儿童往往别无选择,给什么便是什么。糟糕的是,成年人往往懒得想象,机械刻板,罔顾事实,并且患有严重的健忘症,忘了自己作为儿童时对阅读的期待。儿童读物常常漏洞百出,迂腐陈旧,惨不忍睹。更可怕的是,愚蠢的人往往自高自大,不能蹲下身来,站在儿童的视角理解儿童的世界,以成人的自以为是压制,乃至扼杀儿童的天性。愚蠢,是会传染的,以愚蠢待儿童,久而久之,儿童便和自己一样愚蠢了!

时移世易,与鲁迅时代不同的是,如今儿童读物可谓“百花齐放”。然而,这些以“为你好”的名义出版的各色儿童读物中,不乏鱼目混珠、目中无人之作,大家选择时应慎之又慎!

“鲁文”仍存,鲁迅还在。“误尽苍生识字始”,君以为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