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法国著名诗人、戏剧家,后期象征主义*文学运动的重要作家。生于埃纳省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其父是房地产抵押登记官。克洛代尔年轻时在巴黎读过大学法科和政治学院。一年圣诞节,在巴黎圣母院听大弥撒合唱,受到很大震动,从此决心献身于天主教的宗教事业,1886年12月成为天主教徒。后来诗人考取法国外交部见习人员,做了职业外交官,曾任驻我国福州领事(1894-1899),驻日本、美国、比利时等国大使;还曾出使过意大利、德国和巴西。1955年2月23日在巴黎逝世。
克洛代尔的诗歌师承兰波*。他的诗歌和戏剧多取材于《圣经》,重在表现世俗情欲、罪恶与上帝“神恩”之间的冲突与矛盾。这和克洛代尔献身天主教的世界观密切相关。他的创作多是自由体诗,注意诗歌的节奏与人的呼吸相应,所以,他的诗较适合于朗诵,又类乎宗教的经文。他的诗风酷似兰波,是一种热情奔放,大刀阔斧的风格。他的诗作,影响了贝玑、茹弗、埃马努埃尔、圣琼·佩斯等。
他的代表作是《五大颂歌》(1910)和《三重唱歌词》(1914)。此外有诗集《金首级》(一译《黄金头》,1889)、《诗艺》(1907)、《五首崇高的颂歌》(1910)、《战时诗集》(1915)、《战时外集》(1916),戏剧《城市》(1890)、《少女维奥兰》(1892)、《正午的分界》(1906)、《人质》(1911)、《给玛丽报信》(1912)、《缎子鞋》(1928)等。克洛代尔在华期间还写有散文诗集《东方的认识》(1896)。他勤奋地学习汉文,曾翻译和改写过一些中国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