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生产力(修订版)

【3892】健康是生产力(修订版)

(王彦峰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3.7万字,2015年12月第1版,98元)

△共10章:①人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体;②健康是人生之本;③健康是一切价值的源泉;④健康与经济文明的关系;⑤健康与政治文明的关系;⑥健康与社会文明的关系;⑦健康与科学文化的关系;⑧健康与生态文明的关系;⑨健康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之间的关系;⑩健康中国之路。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成为资本家发财致富的源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将这部分价值称为利润,它是用来扩大再生产,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技术的源泉。

○培养和造就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人,才是建国治国之本。

○只有身心健康的人,才能通过学习和实践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才能创造社会价值,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应有的贡献;才能有个人和家庭的美满幸福。

○没有瓦特、法拉第、爱迪生等发明家,就没有两次工业革命。人的作用最终能利用到发展先进生产力上去,这才是人的价值的最终体现。

○人的个性,是个人的自我意识及由此形成的个人特有素质、品格、气质、性格、爱好、兴趣、特长、情感等的总和。

○马克思认为,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才能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地位是暂时的,金钱是身外的,荣誉是过去的,孙子是子女的,唯有健康是自己的”。

○“健康不应该只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上的完满状态。”

○人类当中还有5%的人是健康的,有20%的人是有疾病的,有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健康金字塔”:①最上层(第四层)是社会适应能力,它是对健康的最高要求;第三层是道德健康,它是更高级的健康要求;第二层是心理健康,它是生理健康的发展;最底层(第一层)是生理健康,它是所有健康的基石。

○生活方式,即怎样生活,是指人们长期受一定民族文化、经济、社会习惯、规范以及家庭影响所形成的一系列生活意识,生活习惯和生活制度的总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六项标准:有利性、规律性、同一性、持久性、适宜性、和谐性。

○“预防大于治疗,最好的医生是自己”。“食疗大于药疗,食物是最好的药物”。“人以饮食为生,亦为饮食为死。”“是药三分毒”。

○“健康是文明程度的表现,经济越发达,社会文明程度就越高,人们也越关注健康;人们越关注健康,就越能够推动社会文化发展,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以人为本、和谐共生、低碳环保、崇尚科学之理念。

○“以信立身,以诚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