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朦胧时代》作品分析

德语国家表现主义*诗集。编者是库尔特·宾妥斯。收德语国家23位表现主义诗人的诗作。书前有魏尔纳·密顿茨伐埃的序文:《表现主义——一种幻想的觉醒与破灭》,其副题是《〈人类朦胧时代〉序》。1920年版,是表现主义文学产生以来最有代表性的,流传最广的一部诗选集。

诗集收23位表现主义诗人是:约翰尼斯·贝希尔*(1891-1958)、古特福里德·贝恩*(1886-1956)、特奥多·道依布勒*(1876-1934)、阿尔伯特·厄伦斯坦*(1886-1950)、依万·戈尔*(1890-1950)、格奥尔·海姆*(1887-1912)、库尔特·海尼克(1891- )、瓦尔特·哈森特莱维尔*(1891-1940)、雅可布·凡。霍蒂斯(1887-1942)、威廉。克莱姆(1881-1968)、埃尔孚·拉斯凯-许勒(1876-1945)、鲁道夫·利昂哈特*(1889-1953)、阿尔弗里德·利希藤斯坦(1889-1914)、恩斯特·威廉·洛茨(1890-1914)、卡尔·奥托*(1889-1963)、路德维希·卢宾纳*(1881-1920)、雷内·席凯勒(1883-1940)、恩斯特·施塔特勒(1883-1914)、奥古斯特·施特托姆(1874-1915)、格奥尔·特拉克尔*(1887-1914)、弗朗斯·韦尔弗*(1890-1945)、阿尔弗雷德·沃尔芬斯坦(1888-1945)、保尔·泽西(1881-1946)。

《人类朦胧时代》的思想内容是丰富而博杂的。诗集表现了诗人们对旧世界和对统治阶级权力机器的强烈的批判精神。他们称身处的旧世界是一个“膨胀了的夜”,自己要拿起一支支梭枪刺向它(利希藤斯坦)。诗集中不少的诗作表现了强烈的难以克服的忧伤,对于人世间的心灰意冷以及对于生存的无可名状的恐惧。海姆和特拉克尔的诗为即将到来的毁灭和心甘情愿地去死亡的情绪所笼罩。拉斯凯-许勒所追求的“福地”,其实是对于现实的逃避。霍蒂斯的《世界末日》描绘了一幅人类世界毁灭前的惨景,典型地反映了表现主义作家普遍感受到的那种孤独感与灾难感。《诗集》中不少的诗以博爱、人道主义和正义为主题。利奥哈德在诗中歌唱道:“我们呻吟,正如人类在我们心中呻吟一般,/欢呼吧:人类!爱!以及这个强有力的词:正义。”不少诗作也表现了对于一个美好世界和对于“新人”的追求。海尼克在诗中写道:“冲进光明!/哦人,冲进光明!”沃尔芬斯坦热情地预言“新人”的诞生:“清晨,从人的内心迸放——”。诗集的内容够驳杂的。对于近代工业文明,表现主义诗人们的态度是矛盾的。施塔特勒欢呼“机器狂野的呼吸”,在名诗《黑夜驶过科隆的莱茵大桥》中写出了人与机器共存的向上的生活感。可是另一位诗人奥托却说:“机器,我们多么憎恨这头畜牲,/这幅冷冰冰的凶手嘴脸,/打倒技术!打倒机器!”甚至在一位诗人那里,思想有时也是矛盾的。韦尔弗时而宣传悲观主义,时而又表示乐观。诗集中个别的诗也反映了表现主义诗人憎恶暴力,反对暴力革命的不正确观念。

编者认为表现主义诗人均处于人类真正觉醒和解放的前夜,所以取名为《人类朦胧时代》。

诗集的形象是怪诞的,变形的,诗体上表现了鲜明的反传统倾向,结构、章法、句子也是短促而支离破碎的,并且多用狂傲不羁的比喻。雅可布·凡·霍蒂斯的《世界末日》较为典型:“帽子从市民尖尖的头顶上飞了,/空中发出呐喊般的回响,/泥瓦匠从屋顶上掉下来摔成两半,/海边——有人说道——潮水在上涨。∥暴风雨来了,海——野性发了,/海水冲击着陆地,冲垮厚厚的大堤。/大多数人都得了鼻炎,/一列列火车从桥上翻下来掉进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