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变中国

【4416】教育改变中国

(顾明远等著,中国文史出版社,31.7万字,2018年6月第1版,68元)

顾明远:比较教育研究之父;鲁洁:道德危机时代的守望者;刘道玉:武汉大学的“蔡元培”;陶西平:教育战线的常青藤;柳斌:素质教育倡导者;徐永光:希望工程创始人;杨东平:为教育公平鼓与呼;朱永新: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李希贵:教育家办教育的典型;俞敏洪:大学生和创业者的心灵导师。

日本明治维新后进行了第一次教育改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进行了第二次,目前正在进行第三次。

封建主义教育思想在我国近代史受过几次大的冲击:[1]清末的洋务运动和变法维新;[2]“五四”运动;[3]解放战争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封闭式的教育思想:[1]狭隘的教育价值观;[2]因循守旧的人才观;[3]轻视实践、轻视技术的观念;[4]僵化的教学模式。

需要树立哪些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1]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教育价值观;[2]树立全时空的教育观;[3]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人才的广泛性、人才的多样性和特殊性、人才的和谐性、人才的超前性;[4]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5]建立新的教学观。

教育是系统工程,教育不只是教育部门的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通力协作,创造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崭新的现代教育制度。

现代教育的八大特征:[1]受教育者的民主性和公平性;[2]教育的终身性和全时空性;[3]教育的生产性和社会性;[4]教育的个性化和创造性;[5]教育的多样性和差异性;[6]教育的信息化和创新性;[7]教育的国际性和开放性;[8]教育的科学性和法制性。

教育的原点:育人。

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是制约阻挠我国形成现代大学之因素。

治漏找因,治乱除根。

“是大学改造社会,而不是社会改造大学,这是大学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哈佛大学校长德鲁·福斯特说。

一个有担当的大学校长,应当有宏大的练达,包括观察事物敏锐的眼光、判断事物深刻的洞见,处理人际关系的练达,以及敢为天下先的胆识。

基础教育的价值是育人而不是选拔。

均衡发展的实质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来?

以人为本:要以人的生命存在为本、以人的人格尊严为本、以人的个性和和谐发展为本、以绝大多数人的长远的根本的利益为本。

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回答“他为什么能成功”的问题时说:他的成功是利益于小学老师的教导。是小学老师教会了他:1.吃饭前先洗手;2.不说假话;3.做错了事要改正;4.承诺了的事要做到。他认为,正是这些最基本的做人准则,为他的人生坐标确定了正确的方向。

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

鲁洁:教育以培养真正的人,培养全面、完整的人为己任。

刘道玉:教育是文化的组成部分,而教育理念又是教育文化的精髓。

朱永新: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俞敏洪:改变态度才有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