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崔雄权
【作家简介】徐基源,1930年出生于韩国的汉城市。1953年考取《汉城大学商学院》,1956年中途辍学。1960年就职于《东华通讯社》,此后在《朝鲜日报》、《汉城新闻》等新闻单位当记者,后转到《中央日报》社任社论委员等职。现担任在韩国颇有影响的《文艺振兴院》院长。1956年在《现代文学》上连续发表《安乐死论》、《暗射地图》两篇短篇小说,从此正式登上了韩国的文坛。
徐基源的作品大体可以分为3类。第一类作品取材于战争,代表作有《暗射地图》、《前夜祭》、《深夜的拥抱》。第二类作品取材于当代社会现实,描写了政治、经济、文化的漩涡之中的小市民生活。代表作有《遗产继承者》、《半空白》等。第三类是历史题材的作品,代表作有《革命》、《金玉荺》等。
《深夜的拥抱》1960年发表在《思想界》,1961年受到了在韩国颇有影响的东仁文学奖。
《深夜的拥抱》,卫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出版。
【内容提要】作品叙述了一个逃兵在寻找自己恋人的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主人公“我”为了与因患肺结核而生命危在旦夕的恋人相见,从部队里开小差逃出来了。他乘着连玻璃窗也没有的破火车来到了恋人居住的地方。在火车上他想到了恋人,眼前又浮现出了恋人吐血的情景。蓦地战场上看到的敌兵的血与用带血的手吃馒头的N上士的模样浮现在眼前。……他来到了恋人居住的地方。可一想到恋人那痛苦、苍白、天真纯洁的样子他又不敢找她,他的内心很痛苦。冒着天大的危险,来到跟恋人近在咫尺的地方却又不能见到她。……“他”在战争期间曾经强奸过一个天真的无辜的女人。内心里对那次自己的兽行感到难过。痛苦之中,他为了发泄到妓院去住了一宿,与廉价的妓女狂欢了一夜。在那里他遇到了叫选求的男朋友。到了选求住宿的地方。第二天刚睡醒,与选求要好的妓女来到了他们住宿的地方。选求与妓女出去了,一会儿他扮着哭相回来了。妓女要选求一起自杀,了结此生。一听到死,又联想到了战争时的那众多的尸体。残酷的战争,毫无人道的小队长……外边下起了雨。到恋人那里去吐露一切真情,于是“我”消失在阴雨之中。
【作品鉴赏】朝鲜战争以后,在南朝鲜当代文坛上以战争为题材写作小说一度成了文坛的潮流。这时文坛上出现了三个主题。第一是描写对战争的体验,第二是追悼在战争中死去的年青一代,通过这些暴露战争的非人道性与残酷性。第三是反映战争结束后回到现实生活之中的青年人的苦闷、彷徨与极度的孤独,表现了战争给他们心灵上罩下的阴影。作者徐基源在初期创作中大致表现了第三类的主题,《深夜的拥抱》是他此时期的代表作。
小说的主人公“我”入了伍,参加了战争。我在战争中所看到的只是血肉横飞的残酷厮杀和死亡。他厌恶战争,更为了自己心爱的恋人,他逃离了军队。到了恋人居住的城市,他还不敢去找生命危在旦夕的恋人。他在战争中曾经因兽行发作强奸了一个女人,为此心里时时受到伦理道德的谴责,心灵一片空虚,被一种毁灭感和绝望的心情所吞食。“我”憎恨战争,但又不知道战争的根源,而且在战争中也犯下了兽行。“我”彷徨,又受到诱惑,在妓院里过了一夜,同时又想调戏另一个妓女珍淑。这样过着放荡的生活,试图用这种逃避现实的方法来解脱自己精神上的痛苦。“我”离开了生活的常规,陷入悲观绝望的境地。这种脱离现实斗争,把自己封闭在个人的狭小的天地里的个人主义,使主人公的精神矛盾越加深重,使主人公“我”完全陷入绝境而不能自拔。作者也没有能力为他们指出生活的道路。整个作品充满了悲观主义情调。主人公“我”在战争中意识到战争是没有意义的,是一种用人的生命进行的赌博,普通士兵只能是这种残酷的赌博的牺牲品。于是“我”憎恨为了往上爬虚报伤亡数字的小队长,认为战争没有人道,自己应该退出战争。他只想逃避战争,躲进个人幸福的小圈子里去,想在个人的感情中把血淋淋的战争忘掉。但这都是不可能的。这种纯真的爱情的毁灭与反战思想交织在一起,使小说的悲剧色彩更加浓重。小说结尾时,“我”在恋人居住的城市里徘徊在雨中的街道上。“我”究竟要往哪里去?我只知道一点,即“我”跟战争、军队永别了,而其余的一切都是模糊不清的。这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出现的“迷惘的一代”的思想情绪是非常相似的。
在艺术上作者采用了意识流的手法。在这里作者用自由联想编织情节,因而情节具有随意性、跳跃性和突兀多变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