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俊山
屠格涅夫
黑暗、沉重的日子来到了……。
你自己的疾病,亲人们的苦痛,老年的凄凉和悲哀……。你所钟爱过的一切,你曾献身过的一切,都一去不复返地在消失和毁灭了。走的是一条下坡路。
怎么办呢?悲伤?哀悼?你这样做对你自己,对别人都无所帮助。
在弯曲的正在枯萎的树上,叶子更零落,更稀疏了——但它还是一样翠绿。
那末,你感到憋闷时,请追溯往事,回到自己的记忆中去吧,——在那儿,深深地,深深地,在百感交集的心灵深处,你往日可以理解的生活会重现在你的眼前,为你闪耀着光辉,发出自己的芬芳,依然饱孕着新绿和春天的明媚与力量!
但你得小心……可不要朝前看啊,可怜的老人!
一八七八年七月 (黄伟经 译)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中国古代的文人,曾经为人生晚景的匆遽而忧伤。而屠格涅夫对暮年人生的体验却更为凄凉:
黑暗、沉重的日子来到了……。
你自己的疾病,亲人们的苦痛,老年的凄凉和悲哀……。你所钟爱过的一切,你曾献身过的一切,都一去不复返地在消失和毁灭了。走的是一条下坡路。
这里完全没有“夕阳无限好”的感受,只有笼罩一切的阴冷和悲惨。因此,他的忧伤不同于中国古代文人的着眼于时日匆匆、人生短暂之悲慨,而是对现实境遇的忧郁和平生追求的幻灭感。毋庸置疑,诗人的这种情感带有更浓重的悲观色彩,它本身显得更加“黑暗、沉重”。追溯其思想根源,当然在于他一生为之追求的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理想,在十九世纪下半叶沙皇俄国和西欧旧世界的严酷现实面前碰得粉碎,而且,他以暮年多病之身侨居异国它乡,倍感孤寂和痛苦,心中的凄惶是非常沉重的。这篇散文诗开头两段,就是以苦涩的笔触正面吐诉他晚年的这种心情的。
但是,诗人并未坠入绝望。当其进一步延伸思绪的时候,就表现出那种不甘毁灭的艰难挣扎。他首先以清醒的理智否定了对自己和别人都毫无益处的“悲伤”和“哀悼”,而后以“弯曲的正在枯萎的树上”依然有零落而稀疏的翠绿叶子为启示,告诫自己可以用“回溯往事,回到自己的记忆中去”的方法,去重温往日的“光辉”、“芬芳”、“饱孕着新绿和春天的明媚与力量”。这虽然是不无消极意味的灵魂自搏,但是毕竟不失为摆脱现实悲观心境的权宜之计,抑或可以看作是寻求光明和美好未来的努力,尽管其力度依然是微弱的。
从总体看,诗人此时的心情是复杂的。他既有沉重的忧伤,又力图挣脱这忧伤;他可以藉回忆以自慰,却毕竟无法回避现实的幻灭感。因此,虽然作品里一度出现回黄返绿的亮色,最后却又无可奈何地说:“可不要朝前看啊,可怜的老人!”这就是晚年的屠格涅夫!
作品采用第二人称,实际是诗人的心灵独白。通篇在自言自语、自问自答中展开抒情,委宛曲折而又凝炼集中,充分显示了一个有独特生活经历和遭遇的老人幽奥深潜的心灵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