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朱元晦侍讲文》鉴赏

作者: 吴小如

陆游

某有捐百身起九原之心(2),有倾长河注东海之泪(3),路修齿耄(4),神往形留(5)。公殁不忘(6),尚其来飨(7)!

近年来学术界对朱熹的评价已有不小的改变。做为客观唯心主义理学家,做为儒家礼教和封建制度的忠实维护者,朱熹可批判处不少;但他对《诗经》、《楚辞》、《周易》、《三礼》以及《四子书》的整理和研究,对宋代当时政治文化方面的建树,特别是在南宋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宣扬爱国思想,以及他对南方大量读书人所进行的爱国教育,还是有比较重大贡献的。他毕竟是南宋时代一位相当了不起的思想家、教育家。尽人皆知,陆游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他对朱熹,既有深厚友谊,又有纯挚感情。朱熹的死,陆游不仅少了一位爱国的知音,也失去了一位学问事业方面的同道。这不能不引起这位老诗人的哀悼悲痛。可是诗人把惋惜悼恸的感情凝汇成有血有泪的祭文,却只有三十五个字。这不仅是作者在语言上有烹炼功夫,更主要的还说明诗人确有控驭感情、浓缩思绪的强大的凝聚力量。同时也说明,作者在一定程度上也敢于打破了一般写祭文的模式和框架。

通常写祭文大都押韵。这一篇却是例外。篇中虽有对仗工整的文句,但它也并非骈文。它的体例确很特殊,可仍具有传统风貌。用如此精练的语言来表达无穷尽的深情厚谊,使读者但觉其沉痛而忘其风格遒劲,只叹其悲凉而不计其修辞工巧,这说明陆游融诗入文,确有创造性。首二句是对句,但每句自身又各含有一对工整妥贴的对仗短语,“捐百身”对“起九原”,“倾长河”对“注东海”,用典而不泥于典,造语自然朴实而内涵深刻丰富。第一句写客观上抱憾无穷,第二句写主观上悲恸欲绝。由于自己年老,想亲去吊祭而因路途太远又无法奔驰,因此翻转来反而希望朱熹死而有灵,能到他这儿来享用祭礼。这样说自然嫌不够恭敬庄重,却以“公殁不亡”一句把这个不足给弥补了。《老子》云:“死而不亡者寿。”人只要精神不死,功业长存,虽死亦为长寿。这就是今天常说的“永垂不朽”。“公殁不亡”原带有颂美的意思,而这里却饱含浓烈的感情色彩,故不同于一般浮乏常语。而且这样写,也把陆、朱两人彼此相知之深,友情之笃以不着痕迹的笔触表达出来了。

总之,这确是一篇精粹无比的带有创造性的短篇祭文,做为小品,亦甚具新意。读者自会感到它的词意恳挚,出语不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