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亡了的路》鉴赏

作者: 张俊山

王敦贤

“曾几何时,这里竟如此萧索了!”我怀着悲凉的心情,辨认着微茫的路径。

是的,我没有记错。就在这条路上,那时候,川流不息的人们撒下了多少欢声和笑语啊!可如今竟丢弃它了。唉!人,是多么的薄幸啊!

我怨艾地拨开荒草,步步朝前走去。

当我走到这条路的尽头时,一个掘尽了矿的坑兀地出现在我的面前。我的心猛一抽搐,随即陷入了莫可名状的怅惘之中。

就在这时,一阵杂沓而响亮的笑声传了过来。我抬头望去,——啊,不远处,在我记忆中没有路的地方,一条新路出现了。那路上,众多的人在奔走着,忙碌着,欢笑着……

这雄壮而充满活力的情景颇使我振奋起来,心境豁然开朗了。再回首这条萧索的路和矿坑时,我为我刚才的怨艾和怅惘失笑了。

——这条路在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后自然消亡了,这本是很正常的呵,我怨艾些什么呢?

——旧的路消亡了,新路又开出来了,我又怅惘些什么呢?

远处隐隐约约回响着开山炮声和打夯号子。啊,新路在继续向前延伸。

我站起身来,离开了这沉寂的地方,向那奔忙着欢乐人群的路上大步走去……

这篇写“路”的作品,给予人多么浓重的历史沧桑感!

当年,曾经有“川流不息的人们撒下了多少欢声和笑语”的一条路,如今只剩下“微茫的路径”,“竟如此萧索了”;而在那本“没有路的地方,一条新路出现了”。“旧的路消亡了,新路又开出来了”,这就是岁月导演的一出喜剧。

作品的题材平凡而轻微,然而其内涵却有耐人寻味的深刻。无需诗人指点,人们就不难从中领悟到生活的哲理。是的,每条“路”都有它特定的使命;使命完成,这路就“自然消亡”。否则,如果人们只是在旧路上徘徊,就不会有新的发现、新的开拓;而穷守“一个掘尽了矿的坑”又会有什么收获呢?因此,诗人否定自己一度的“怨艾和怅惘”是有道理的,那“继续向前延伸”的“新路”不是预示着更加壮阔而热烈的历史新场景么?

路,都是人走出来的。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人类的伟大就在于它总在不停顿地为自己开辟新路。于是,历史才有进步,社会才有更新。所以,诗人在看到新路之后,毅然“离开了这沉寂的地方,向那奔忙着欢乐人群的路上大步走去……”这个结尾极富感召力地启示人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抉择去从。

旧路不可因循,新路应当开拓。这就是作品完成的不无重大意义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