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贤臣
李华
浩浩乎!平沙无垠,复不见人(1)。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2)。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伤心哉!秦欤汉欤?将近代欤?
吾闻夫齐魏徭戍,荆韩召募。万里奔走,连年暴露。沙草晨牧,河水夜渡。地阔天长,不知归路。寄身锋刃,腷臆谁诉(3)?秦汉而还,多事四夷。中州耗斁,无世无之(4)。古称戎夏,不抗王师。文教失宣,武臣用奇。奇兵有异于仁义,王道迂阔而莫为(5)。呜呼!噫嘻!
吾想夫北风振漠,胡兵伺便;主将骄敌,期门受战(6)。野竖旄旗,川回组练(7)。法重心骇,威尊命贱。利镞穿骨,惊沙入面。主客相博,山川震眩。声折江河,势崩雷电。至若穷阴凝闭,凛冽海隅,积雪没胫,坚冰在须,鸷鸟休巢,征马踟蹰;缯纩无温,堕指裂肤。当此苦寒,天假强胡,凭陵杀气,以相剪屠,径截辎重,横攻士卒;都尉新降,将军覆没;尸填巨港之岸,血满长城之窟。无贵无贱,同为枯骨,可胜言哉!鼓衰兮力尽,矢竭兮弦绝,白刃交兮宝刀折,两军蹙兮生死决(8)。降矣哉,终身夷狄!战矣哉,暴骨沙砾!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淅淅。魂魄结兮天沉沉,鬼神聚兮云幂幂(9)。月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伤心惨目,有如是耶!
吾闻之,牧用赵卒,大破林胡(10),开地千里,遁逃匈奴。汉倾天下,财殚力痛(11),任人而已,其在多乎?周逐猃狁,北至太原(12),既城朔方,全师而还。饮至策勋,和乐且闲(13),穆穆棣棣,君臣之间(14)。秦起长城,竟海为关,荼毒生灵,万里朱殷。汉击匈奴,虽得阴山,枕骸遍野,功不补患。苍苍蒸民,谁无父母?提携捧负,畏其不寿。谁无兄弟,如足如手。谁无夫妇,如宾如友。生也何恩?杀之何咎(15)?其存其没,家莫闻知。人或有言,将信将疑。悁悁心目,寝寐见之(16)。布奠倾觞,哭望天涯。天地为愁,草木凄悲。吊祭不至,精魂无依。必有凶年,人其流离(17)。呜呼噫嘻,时耶命耶?从古如斯,为之奈何?守在四夷(18)。
《吊古战场文》是李华精心制作的一篇祭文。文章以“浩浩乎!”强烈的感叹领起,首先对古战场从总体上进行概括地描写,突出其天地景物的阴惨肃条的气氛。“伤心哉!秦欤汉欤?将近代欤?”点出祭吊之意,并总提下文。接着由空间的描写转入时间的即历史的叙述,写古战场的由来。自战国以来至秦汉后世,战争频仍,“多事四夷”。其原因在于“文教失宣”,“王道迂阔而莫为”。这是本文所表达的主要意旨。第三段,作者以浓笔酣墨,描绘古战场的激战。从战事的爆发、军队的运动、战斗的声势,到战地的苦寒、杀气;从凶猛的攻击、残杀,到最后矢尽刀折的生死决斗;从战后沙场死的沉寂,到鬼魂聚集,阴森凄惨的景象,作品对战争作了系统的多层面的描写,立体地再现了战争的全过程。作者着力渲染了战争的残酷、激烈、悲壮,表达了深沉的祭吊之情。因而,字里行间带有明显的非战思想。例如:“法重心骇,威尊命贱”,“无贵无贱,同为枯骨,可胜言哉?”“降矣哉,终身夷狄!战矣哉,暴骨沙砾!”等等。第四段展开议论,正面说明作者对战争的态度和主张。作者认为,战争应善于择将,任用其人,而不在兵力的多少;战争应有利有节,反对穷兵黩武,“茶毒生灵”,“功不补患”。为了从根本上消除边患,作者最后提出“守在四夷”,即宣扬文教,以德服人,实现同四夷的和睦相处。这种各族和睦共处的主张是进步的,但是,作者流露出的战争非人道的思想,则需要具体分析。
本文对古战场的祭吊,实为借古讽今,是针对唐代统治集团穷兵黩武,轻启边战而发的。杜甫《兵车行》道:“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前出塞九首》其六道:“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这些作品大体上都出自同一时代,表现了大体相同的思想内容。
这篇文章最突出的艺术优点或特色是,深于熔裁,构思精工,法度谨严。全文以四言为主,多用骈语,适宜于祭吊的文体。四段文字,各写所见、所闻、所想、所思,逐步展开、深化主题,无论章句位体,大小层次,均井然有序。时而描述,时而议论,纵横铺陈,随意渲染,感激顿挫,风格臻于沉郁。在唐代文坛上,李华与萧颖士齐名,并称“萧李”,但李华的才气不及颖士。即以本文而言,虽惨淡经营,整饧精严有余,而于妙语天成,气韵超诣则有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