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桃花水》鉴赏

作者: 宋生贵

刘湛秋

是什么声音,象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象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呵,河流醒来了!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呵。有一千朵樱花,点点洒上了河面,有一万个酒涡,在水中回旋。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每一条波纹,都是一根根轻柔的弦;那细白的浪花,是响着有节奏的鼓点。那忽大忽小的水波声,应和着田野上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叮,象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那急流的水声浪声,是在摧促社员开犁播种啊!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似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朵朵红莲,她们捧起了水,象抖落一片片花瓣;它看见了村庄上空,很早很早,就袅袅升起了炊烟……

比金子还贵呵,三月桃花水;

比银子还亮呵,三月桃花水;

呵,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呵!多多地装吧,装进我们心灵的酒杯!

这又是一片“温暖的情思”。

我们读过这篇因浸润了独特的情愫而流光溢彩的散文诗作,不难想象出,诗人是以一种极大的欢愉和兴奋而进入这艺术创作的。他似从漫漫长冬走了出来,目睹生机蓬勃的春天,一切都感到清新、柔和、赏心、悦目。他流连于河畔,“三月桃花水”注入怀抱,既而又自心间淌出,入于诗境——而进入诗中的“三月桃花水”则已是春景春意的浓缩了,且有了诗人情志的濡染。

诗作开头没有直接点染描写对象,而是先录下一个听觉感受和一个视觉感受:“是什么声音,象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象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表面上是设疑,而内里则直接触及到兴奋点。这样写的妙处是,唤出期待感,成为下面意象跃起的蓄势。而且,这样也容易将读者一开始即带入,引发出审美欲望。

“呵,河流醒来了!”设疑后接着以惊异的发现作答,陡然点醒,令人振奋。似乎就是在这瞬间,画面整个跃然而出。先是河水的概貌:“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呵。有一千朵樱花,点点洒上了河面,有一万个酒涡,在水中回旋。”接下去,诗人便静下心细细地感受那水的声,水的色,水的波荡,水的宁静。水的美姿美质,水的纯情美意,使他欢愉,沉醉,以至自己也不觉跃入画中。“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呵!多多地装吧,装进我们心灵的酒杯!”诗人面对三月桃花水,由视听而入心灵,有了诗情的发酵,画意的着色,所以,那水已成为诗人心中的春景。它是温暖的,喜气的,它流淌于宽厚的大地,而滋润着生活的诗篇。品评至此,使我们想起雕塑大师罗丹的一段话。他说:伟大的风景画家,“他们在树木的阴影中,在天边的一角中觑见了和他们的心意一致的思想;这些思想有时和蔼,有时庄严,有时大胆”。《三月桃花水》是散文诗,但也可以视作是诗以在抽象的文字符号所作的画,即是一幅自然风景画。诗人兴味盎然地将一河春水描绘得那般生动传神,不也正是因为他从“水”中发现了和他“一致的思想”吗?这一致的东西就是,对于温暖、欢乐、生命,以及和谐之美的钟爱,和不止的追求。

三月的桃花水温暖并拨动了诗人的诗心,而诗人又以更加温暖的情愫滋润了他捕捉到的一切,所以,呈现于诗中的意象几乎全都是带着暖意的。如,“朝霞”、“樱花”、“酒涡”;再如,“每一条波纹,都是一根根轻柔的弦;那细白的浪花,是响着有节奏的鼓点……”“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似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朵朵红莲……”其中,或柔和,或响亮,或飘逸,或娇艳,均在和谐的艺术组合中形成诗作欢快而明丽的总体情调。加之,这些意象大多是借助于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方式,又以排比的句式而表现出来,所以,更显得轻盈活泼,跃跃有神。读起来也觉得回旋有致,一咏三叹,于轻松自如间渐入佳境,闻其声,见其色,领其神。——美哉,《三月桃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