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香》鉴赏

作者: 曹增渝

焦菊隐

微雨之后,手拉了亲密的朋友,在昏昏的月光下,细细谈心,无意间来到了街头静处,便觉得一股清香,有如桂花的纯细,原来我们已进了槐木林里。

仰头望一望槐花,美丽似一位挂孝的女子。我不禁心中奔腾起无名的忧郁——想失意人如果到了此地,他当怎样的难过,怎样的顾槐花清香而自怜?槐花香了,游人如织;槐花谢了,游人散去。在槐木虽不觉得有多么悲哀,而失意人望见就触景生情,恨不得一时就入最后的安息!

槐花尚在扬眉吐气地弥散着香味,他似乎不知香味终尽时的孤寂。虽然有人劝槐花稍敛踪迹,而清香却仍然随雨后微风吹来吹去。我们在这恼人的槐香下,走来走去。稀云边的明月光,也在忽来忽去。

5.10.夜半。

一篇短短的散文诗竟能把对槐香的领略写出这么丰富的层次!

第一个层次可以叫作“初涉佳境”。微雨之后,月光之下,在街头的静处,身边又是亲密的朋友,无意之中被槐花的清香所陶醉——这确实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境界,一种妙不可言的享受。然而这不过是浅尝,还停留在感觉的层面。

第二个层次是“游目骋怀”。在感觉的刺激下,大脑开始进人兴奋状态,于是思绪翻腾,浮想联翩。由槐花素净的美,联想到穿白挂孝的女人,想到它不能带给失意之人的悒郁情怀。进而又由槐花的繁盛与凋谢,想到游人的聚散,想到美的短暂易逝,从而生出无限的感慨。这里,槐香仿佛成了一位引我们在人类精神世界里漫游的向导。

当纷飞的思绪最终回到现实中来的时候,人们便进入了第三个层次。这是对现实的重新把握,对美的重新体味。尽管这里包含着几分无奈、几分伤感,但也融入了新的体察、新的领悟。所以,人们还是恋恋不舍地“在这恼人的槐香下,走来走去”,更加珍重地面对着生活,面对着现实,面对着依然弥散着的槐香。

由于时代的变异,作者在这篇散文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多愁善感的审美个性,也许难以为今天的读者所激赏,然而这种“入——出——人”的致思方式还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