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马》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认马

【原典】

卓茂①,性宽仁恭爱②。乡里故旧,虽行与茂不同,而皆爱慕欣欣焉。尝出③,有人认其马。茂心知其谬④,嘿⑤解与之。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送马,谢⑥之。茂性不好争如此。

【注释】

①卓茂:字子康,南阳郡宛县(今河南南阳)人。汉元帝时求学于长安,师从博士江生,习《》《礼》及历法算术。究极师法,称为通儒,后任密县令。王莽秉政,置大司农六部丞,劝课农桑。迁茂为京部丞,密县人老少皆涕泣随送。及莽居摄,以病免归郡,常为门下掾祭酒,不肯作职吏。更始立,以茂为侍中祭酒,从至长安,知更始政乱,以年老乞骸骨归。此事详见《后汉书·卓茂列传》。②宽仁恭爱:宽厚、仁慈、恭谨、慈爱。③尝出:曾经外出。④谬:错误。⑤嘿(mò):同“默”,默然。⑥谢:道歉。

【译文】

卓茂,性情宽厚,仁义待人,与乡里故旧友爱,即使各自的行业才能不同,也都友好融洽。有一次卓茂外出,有人说卓茂骑的马是他的。卓茂明知这个人弄错了,但还是默然解下马给了他。过了几天,马的主人找到了他丢失的马,于是将马还给卓茂,并向其道歉。卓茂就是如此不与人争。

【延伸阅读】

孔子说:“仁者爱人。”范晔说:“夫厚性宽中近于仁,犯而不校邻于恕,率斯道也,怨悔曷其至乎!”卓茂是儒家的信徒,史书称他,“元帝时学于长安,事博士江生,习《诗》《礼》及历算。究极师法,称为通儒”。“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称为长者。”因为尊奉仁义,所以就对人宽,而对己严,所以在与人产生分歧的时候,总会反求诸己,而不与对方辩解。儒家一贯的教诲就是,出现了问题就从自身找答案。据范晔的描述,这个故事还有如下的情节:“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矣。”“顾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我们当然知道,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很高,而且也相信卓茂确实说了类似的话,但是我们却不禁要问,为什么对方在发现卓茂拿了他的马,就只是领走了事?而后卓茂的马失而复得,错误的人送回时,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按现在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卓茂还是弄错的人,都不会那么轻易地脱身事外。我们以后来视前人,不免心存疑惑。但是我们又看到,在史书中类似的故事一再重演,东汉的刘宽就是一例。在上篇的“认牛”故事中,刘宽就表现了与卓茂类似的宽容大度。或者史书的作者只是要突出传主的德高仁厚、忍性大度,特别选择了这样的镜头,但作者或许没有意识到,这样单方面的强调,有些时候也会生出一些歧义,当然这些猜测并不影响人物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