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北归·南渡

【4370】南渡北归·南渡

(岳南著,湖南文艺出版社,62万字,2015年8月第1版,62元)

15章:[1]往事再回首;[2]英雄辈出的时代;[3]通往历史隧道的深处;[4]流亡岁月;[5]弦诵在山城;[6]又成离别;[7]陶孟和逼上“梁山”;[8]扬子江头的来客;[9]似水流军;[10]大爱无言;[11]归去来兮;[12]三只新生代的“海龟”;[13]三千里地山河;[14]南渡自应思往事;[15]国破花开溅自流。

这是《南渡北归》第一部,描述了抗战爆发前后,中国知识分子和民族精英的生活,以及从敌占区流亡西南的故事。时间从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始,继之平津沦陷,北大、清华、南开等大学南渡西迁,先长沙后昆明、蒙自办学的岁月,同时涉及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同济大学、中国营造学社在抗战烽火中艰难跋涉的历程。突出地描写了蔡元培、胡适、陈寅恪、傅斯年、梁思成、李济、林徽因、金岳霖、梅贻琦、冯友兰等大知识分子的生活、学术、精神与情操,搜罗宏富,规模宏大,意旨宏远,堪称中国知识分子抗战时期的群雕。

傅斯年:“一分材料出一分货,十分材料出十分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

联大校训“刚毅坚卓”。联大文学院院长冯友兰用《满江红》词牌填写歌词,清华出身的教师张清常谱曲的词曲作为校歌,歌词为:“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千秋耻,终当雪。中业兴,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同济大学是由一个在上海行医的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创办。同济医学堂1917年被中国政府接收,1927年易名为国立同济大学。

傅斯年“人间一个最稀有的天才”和“最能办事、最有组织才干的天生领袖人物”(胡适语)。

曾国藩旧居富厚堂,藏书曾达30余万卷。“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

三百年来一大师,陈寅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