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域下的社会变革:云南民族关系演进与文化生产

【3680】文化视域下的社会变革:云南民族关系演进与文化生产

(刘涛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5.1万字,2016年12月第1版,59元)

△共5章:①云南民族关系概说;②宗教文化生产与民族关系的合理化;③儒家文化生产与汉族“凝聚核心”地位的合理化;④近现代文化格局形成与“中华民族”的合理化;⑤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与民族关系建构。

○初入中华:秦、汉至唐前期;地方政权:南诏国、大理国;重归一统:元、明、清;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构。

○文化生产与人类的诞生同步。人类在生产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生产自己的生命。文化生产不仅包括哲学、艺术等社会的上层文化部分的生产,而且包括民间风尚风俗,日常生活样式等的生产,以及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等。

○云南自古以来就是民族迁徙的通道,文化传播的走廊。不同的民族在这里分合聚散,不同文化在这里交流碰撞,形成一个多民族杂居、多文化并存的局面。长期以来,云南的民族关系总体上呈现出和谐融合的态势。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超过千万的三个省区(广西、云南、贵州)之一,同时也是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共有5000人以上的世居民族26个,其中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阿昌族、普米族、德昂族、怒族、基诺族、独龙族15个民族为云南所特有。

○沐英从江南、江西等地迁移二百五十余万人入滇。

○见币文化。“治国之要,教化为先,教化之道,学校为本”。

○任何制度的推行都需要文化生产发挥劝服或说服作用,完全采取直接暴力,进行强制和胁迫从来都不是长期可行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