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49】技术赋权:中国的互联网、国家与社会
(郑永年著,邱道隆译,东方出版社,25.4万字,2014年4月第1版,45元)
△7章:[1]技术赋权的政治学:科学与民主;[2]信息技术、民族国家建设和社会运动;[3]监管机制;[4]互联网、政治自由化和政治民主化;[5]互联网、公民参与和公信缺失;[6]互动战略、集体行动和政治结果;[7]信息技术、国家-社会转型和政治变革。
〇郑永年(1962— ),浙江省余姚市人。
〇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互联网的发展能够在国家和社会之间相互进行赋权和改造。这本书发现有四点:一、互联网对国家和社会都进行了赋权,因为这二者都从互联网的发展中受益。国家能够利用互联网来提升它的治理,而提升了水平的治理则能够对社会有益。二、互联网的发展产生了分权的效果,也就是说,它的益处以分权的方式扩散。即使存在着“数字鸿沟”,但互联网的发展不仅使中间阶层和上层阶层受益,也有助于中下阶层努力改善自身经济和社会福利。三、互联网为国家和社会靠近(或摆脱)对方创造了一个新的基础结构。四、互联网在国家和社会之间制造了一种递归关系,相互改造二者之间的互动。换句话说,国家和社会在互联网的互动,最终重塑了国家和社会。
〇互联网如何影响国家、社会以及国和社会之间的互动。
〇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对国家和社会来说都是一个有效的工具。对社会群体而言,它是组织集体行动的一个工具。国家和社会在互联网公共空间里的互动,改造着双方,并为中国的政治变革提供了动力。
〇现代民族国家的世界体系主要是由于欧洲国家的扩张塑造的。现代国家制度的一些关键特征:政治权力的集中、国家管理的扩大、领土规则、外交体系正规军的出现、常备军——成为全球秩序的普遍特征。
〇对国家安全和经济繁荣来说,技术是最根本的,一个国家的发展政策必须拥有明确的战略支撑,技术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本土化,并使技术在整个制度中扩散。
〇国家塑造为社会运动创造了机会。根据塔罗的观点,现代国家建设包含了三个基本的国家政策:发动战争、征集税收和提供食物。
〇大多数政权都难逃社会力量推翻的命运。
〇领导人个人的政治野心必须控制在党的利益范围里。
〇哪里有政治,哪里就会有权力斗争。权力斗争不太可能导致政权崩溃,但是可能会导致政治自由化。
〇改革开放政策、市场经济、全球化、资本主义和阶级分化都是中国政权变革的孕育力量。所有这些力量,再加上现代信息技术,都能够产生政治变革的重要动力,并最终为中国的政权改革产生重要的动力。现代信息技术的政治影响正在展开。
(2021年3月26日下午阅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