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云南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实践探索

【3408】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云南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实践探索

(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编著,李勇毅主编,陈豪作序,党建读物出版社,24.2万字,2018年1月第1版,45元,)

△共8章:[1]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脱贫攻坚非常之事,当用非常之人;[3]帮钱帮物,更要建个好支部;[4]培育脱贫攻坚的先锋模范;[5]凝聚各方力量形成扶贫开发合力;[6]坚决打赢深度贫困这场“硬仗中的硬仗”;[7]好日子是干出来的;[8]立下愚公志,兑现“军令状”。

〇明朝以前世界上主要的发明创造和重大科技成就大约有300项,其中中国就占了170多项。在人类历史上,先后出现过多种类型的古老文明,但能够一直延续至今并且没有重大断裂的,只有中华文明。

〇消除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早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管仲就提出,“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孟子也说:“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他还给出了“执政者”“扶贫”的目标和标准:“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古代贤明之士已经看到,让人人都能满足最基本的生态需求,家家户户能安居乐业,才能保持人心稳定、社会和谐,这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之策。在古希腊有位哲学家叫色诺芬,他最早给财富做了定义:“财富是一个人能够从中得到利益的东西”。并从家庭财产的多少对贫富进行界定。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则将贫富差距上升到国家政治和管理的高度。在其著作《法律篇》中,提出可以通过立法取消城邦国家贫富两极分化。由此可见,消除贫困是自古以来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〇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

〇专项、行业、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

〇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

〇要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激励各级干部到脱贫攻坚战场上大显身手。

〇“不患人不知,惟患学不至”。

〇“吏与位,要相配”。

〇“无职无责闲,有职无责懒,有职有责忙”。

〇千道理,万道理,落实才是硬道理。

(2018年2月5日晚11:45阅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