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61】治术:周秦汉唐的经世之道
(张国刚著,北京:中华书局,42.6万字,2020年8月第1版,66元)
△16章:战国治术;秦赵之争;大秦帝国;汉家天下;东汉变局;三国成败;晋朝风云;南朝刘宋;南梁武帝;北魏风云;对峙枭雄;隋杨成败;大唐雄风;中唐改革;长安日落;五代流光。
〇儒法并用,子思论政,威王治国,千古高手,卫君手段,申商之术。
〇胡服骑射,沙丘之乱,外交角力,长平之战,纸上谈兵,名将之亡。
〇南取巴蜀,远交近攻,破坏人才,千古一帝,赵高亡秦。
〇汉王建国,萧规曹随,独尊儒术,汉武大帝,霍光辅政,七国之乱。
〇刘秀打黑,太后临朝,士风矫激,灵帝托孤,董卓进京。
〇袁绍兴衰,曹操用才,刘备智慧,诸葛治蜀,孙权谋略。
〇司马家族,短命西晋,虚谈废务,门阀政治,淝水之战。
〇刘裕起家,善用人才,气量偏狭,家教无方。
〇萧齐萧梁,文教治国,痴迷佛教,亲厚宗教,拒谏饰非,多面人生。
〇临朝改革,孝文迁都,魏室衰败,再造王室,尔未功过。
〇高欢崛起,东魏称雄,西魏军政,宇文家族。
〇隋文统一,开皇之治,炀帝初政,饰非拒谏,末路悲歌。
〇征战开国,贞观之治,则天时代,玄宗初政,盛世危机。
〇安史之乱,中唐时局,整顿削藩,泾原兵变,永贞革新,元和中兴。
〇河朔再叛,敬宗之死,甘露之变,会昌之政,末日挽歌。
〇朱温后梁,克用遗志,伶人天子,燕云割让,黄袍加身,南唐风云。
〇人君的差别更取决于其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差异。
〇治国行政,轻重缓急,关键在一个“时”字。
〇一个道理、一个方案没有什么对不对的,关键是看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〇不仅有自知之明,而且有知人之智。
〇霍光去世后仅仅两年,霍氏家族就满门抄斩。
〇任何正确的制度、理论,只有与一定的历史时空条件结合起来,才有意义。
〇“清议”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又激浊扬清之效,另一方面也有不切实际之弊。
〇求名过了头,名不副实;谦虚过了头,弄得不真实,就是矫激。
〇领导者拥有了强大的实力,但没有驾驭这一实力的能力也是徒劳的。
〇诸葛亮之品质:忠诚、勤勉、公平、廉洁、有担当、有理想。
〇立足于现实政情出策,才是治国理政的基本道理。
〇制度本身无好坏,关键要看具体的历史条件。再好的制度,关键还要看是在什么人掌控之下。
〇“言不及于礼义,识不达于今古”,一定不能接好班。
〇改革总是政治和经济利益的一次重新调整和分配。
〇杨坚得国,是时势、机遇与人事等诸多因素的结果。时势造英雄。“时”就是时代,“势”就是势位。
〇民族融合和南北统一是时代的大趋势。
〇隋炀帝雄心虽大,但能力跟不上。
〇谦卑不仅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应有的工作态度,为人处事的领导方式。
〇硬实力就是军事实力和财政实力,软实力来自中央政府的合法性并且得到认可。
〇天下人都不敢说话了,这就不能够广纳善言了。
〇改革班子不坚强,改革一把手地位不巩固,改革的策略失当,改革的用人失当,改革不能持续进行,改革目标偏重人事权力而不是制度创新,是改革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〇政治家面对严酷现实,低头或者扬头,都是随时应变的把戏。
〇所有这些兴衰乱离,都有一个规律:开创者都是一世英雄,后继者大多难以把家业传承下去。
〇《资治通鉴》专注于记录战国至五代一千三百多年间的国家兴衰、执政得失,是我们学习历史上国家治理经验的重要资料。
(2021年2月17日夜10:20阅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