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72】内在的从容
(周国平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2万字,2017年6月第1版,38元)
△分上下两篇。上篇碎句;下篇短章。
○要忙得愉快,只为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忙;要忙得有分寸,做多么喜欢的事也不让自己忙昏了头。
○只在自己的家乡受到推崇,而在家乡之外不受欢迎的榜样是不够格的榜样。
○人生有千百种滋味,品尝到最后,都只留下了一种滋味,就是无奈。
○一个人不管他的职业是什么,他的人生的最后阶段都应该是哲学阶段。
○一个自己有人格的尊严的人,必定懂得尊重一切有尊严的人格。
○做人要讲道德,做事要讲效率。讲道德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讲效率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的生命。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有所为就必有所不为,而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区别就在于所为所不为的不同取向。
○做自己的一个冷眼旁观者和批评者,这是一种修养它可以使我们保持某种清醒,避免落入自命不凡或者顾影自怜的可笑复可悲的境地。
○太封闭和太开放都不利于婚姻的维护,要使婚姻长久,就应该在忠诚与自由、限制与开放之间寻找一种适当的关系。
○真实的、不可遏制的兴趣是天赋的可靠标志。
○冒险与苦难一样,旁观者往往会比亲历者想象得更可怕。
○日常生活到处大同小异,区别在于人的灵魂。
○人世间的一切规则,都应该是以人为本的,都可以依据人的合理需要加以变通。
○哲学不只是慰藉,更是智慧。
○历史是时代的坐标,哲学是人生的坐标。
○一个真爱学问的人其实不只是耐得寂寞,确切地说这种寂寞是他的自觉选择,是他的正常生存状态,他在其中自得其乐,获得更大的心灵满足,你拿世上无论何种热闹去换他的寂寞,他还不肯换给你呢。
○一个爱读书和写作的官员是不容易腐败、也不容易昏庸的。
○读书的快乐,一在求知欲的满足,二在与活在书中的灵魂的交往,三在自身精神的丰富和生长。要领略读书的快乐,必须摆脱功利的考虑,有从容的心境。
○一个人坚持一种习惯,比如节食、跑步、按时起居,也几乎可以算是有信仰了。
○不赶时髦,也不避时髦。
○人性分成生物性、社会性、精神性三个层次。那些产生了卓越社会影响的人物,他们多半拥有健康的生命本能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源;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端。
○天下最快乐的事情,一是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享有爱情、亲情和友情;另一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对于我便是读书和写作。
○休息是神圣的,因为闲暇是生命的自由空间。
○所谓优秀,是指一个人的内在品质,有高尚的人格和真实的才学。成功是优秀的副产品。
○有无健康的生命本能,有无崇高的精神追求,这是生命质量的两个基本要素。
○智者的特点还在于,在物质生活上很容易知足,却又绝对不满足于仅仅过物质生活。
○一个还必须为生存挣扎的人,我们无权责备他没有崇高的精神追求。
○伊壁鸠鲁说:快乐较多依赖于心理,较少依赖于物质。
○导致痛苦的不是贫穷,而是贪欲。
○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卡身为宫廷重臣,他不但不拒绝,而且享尽荣华富贵。不过,在享受的同时,他内心十分清醒,用他的话来说便是:“我把命运女神赐予我的一切——金钱、官位、权势——都搁置在一个地方,我同他们保持很宽的距离,使她可以随时把它们取走,而不必从我身上强行剥走。”他说到做到,后来官场失意,权财尽失,乃至性命不保,始终泰然自若。
○要有真兴趣、真信念。
○每个人都应当留心开垦自己的心灵土壤,让落在其上的好种子得以生根开花,在自己的内心培育出一片美丽的果园。
○如果一个人只做物质的梦,从不做精神的梦,说他庸俗就不算冤枉。如果整个人类只梦见黄金而从不梦见天堂,则即使梦想成真,也只是生活在铺满金子的地狱里而已。
○怀念和追求构成了我们的精神生活的基本内容。
○过去的时代出伟人,今天的时代出偶像。伟人功垂千秋,偶像昙花一现。这是媒体时代的悲哀。
○学而思,思而录,是精神拾荒之快乐的三部曲。
○因为它就在那里,非最高的山不登,非最好的书不读。攀登大自然的高峰,我们才能俯视大千,一览众山小。阅读好书的效果与此相似,伟大的灵魂引领我们登上精神的高峰,超越凡俗生活,领略人生天地的辽阔。让我们走进优秀书籍的宝库,去寻找自己的精神知己,因为它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