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成全了陆逊

谁成全了陆逊

读《三国演义》,感觉陆逊是个让人眼亮的人物。有一年,谈歌在长安大戏院看京戏《白帝城》,京戏新秀宋小川饰陆逊,威风潇洒,飘然通达,一位古代英雄的形象,活灵活现地树立在了舞台上。锣鼓喧天之中,观众席上一片叫好。谈歌一时有些糊涂,是陆逊将军沾了宋小川先生的光儿呢?还是宋小川先生沾了陆逊将军的光儿呢?

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张飞死后,读者多是泄气。似乎情节和人物都没有了什么起伏,也没有了悬念。刘玄德白衣白旗白甲,讨伐东吴,一路浩浩荡荡。先是杀败了孙桓,后是韩当周泰,大军长驱直人,如砍西瓜、切白菜,如入无人之境。东吴简直一点儿办法没有了,眼睁睁这东吴就得亡了。谁知道呢,这时偏偏跳出来了一个陆逊,真让人大开眼界。可不是嘛,东吴自从周瑜死后,就没出息过什么让人眼睛一亮的爽气人物。跟张辽打的那一仗,孙权都亲自披挂上阵了,还让张辽将军给杀得大败。连江东的小儿都不敢夜啼了。不就一个张辽吗?至于吗?你东吴真是没人了?现在刘备兵临城下,更显得东吴没人了啊。真是让人羞臊难当啊!

谁说没人了?有人!陆逊,就在这个时候闪亮登场了。

怎么登场的?作者有艺术处理。蜀国举兵来攻,兵临东吴城下,军情十万火急,天天都送鸡毛信。东吴将官一败二败再三败,这就给陆逊的出场做了声势上的铺垫。山雨欲来风满楼嘛,陆伯言先生就在这危难之际出场了。读到这里,读者大概仍然为东吴暗暗捏着一把汗,这位陆先生年纪轻轻的,行吗?不仅是读者担心,东吴上上下下的干部们也担着心呢。万一这位陆逊灯是当年的赵括先生的再版呢,只会吹大话,纸上谈兵。屋里成精,出门稀松,如果那样,东吴可就真是惨了啊。古今中外,无论是军事上或者政治上或者经济上,凡是在这种危急时刻用人,都有点押宝的味道。当事者大话可是说了,牛皮也吹了,旁观者可悬空着心呢。中国古时候的那位赵括先生,直是让人们每每提起来,还心里边涔涔地直出冷汗。不能不说,一些纸上谈兵的人物,真是把后来人吓出毛病来了。报上经常讲这样的现代例子,上个月的《齐鲁晚报》的报道,说某一家企业,在接连五年的时间里,连续亏损,工人们的工资发不出来,还想贷款呢?银行的大门也吓得紧紧地关上了。银行的人说,这家企业就是一个无底洞了,就是往里成筐地扔金条也听不见响儿了。市里的主管领导召集开会,找专家论证之后,决定让这家厂子破产,可是工人们不同意。为什么?企业里还有他们的集资呢,不能都打了水漂儿啊。这个时候,一个姓李的年轻人站了出来,在全厂的职工代表大会上一通演说,慷慨激昂,大讲特讲了一番,他如何能够使厂子起死回生。工人们真是相信了这位李先生的演说,死马当做活马医嘛,最后一搏吧,工人们几乎倾家荡产,进行了最后一次集资,这真成了生死未卜的押宝了。结果如何呢?一年过去,这家企业还是破产了,工人们的集资,也都泡汤了。你说这位李先生,光练嘴皮子了,这多让人失望泄气啊。这位年轻的李先生不就是现代的赵括版吗?

可是陆逊不是赵括,他没有让人失望,他一出场就把刘备杀得大败,一场火战,就使得蜀国几十万大军灰飞烟灭了。此时,蜀国那边的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也只能捶胸顿足了。诸葛先生没有跟着刘备去征吴,他有招儿也使不上啊。也有读者遗憾,说,如果诸葛亮去了,兴许刘备不至于这样全军覆没。还有人更遗憾,刘备也是大意了,怎么临出门,没跟诸葛亮要几个锦囊妙计呢?其实,诸葛亮能有什么锦囊妙计呢?诸葛亮也不是神仙,您以为陆逊是周瑜呢?还想再让人家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啊?省省吧,人家东吴总让你刘备和诸葛亮算计了,窝囊透了。人家总不能让一块石头绊倒两回吧。

这一个陆逊,真是风光无限啊,他的确替东吴的全体老百姓出了一口恶气。如果读者站在东吴的立场上,来看火烧连营八百里的情节,那会是什么感觉呢?在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个借东西不还的赖皮面前,东吴人民窝囊了多少年?憋气了多少年?读到刘备在烈火中抱头鼠窜的情节时,读者的心里会不禁想到了当年被诸葛亮活活气死的周公瑾,想到了大概也是窝囊而死的鲁子敬。或许刘备诸葛亮作恶太多了,真是惹动了天意。上苍才派下这一个年轻有为的陆伯言来,此人是东吴的救星,更是蜀国的克星。真是苍天有眼啊。周瑜在天之灵若有知,一定会大大出一口胸中恶气,“报应啊!刘备啊,诸葛亮啊,你们也有今天?”

可是,我们不要忘了,陆逊出场并不容易。陆逊出场前,还有一个情节铺垫,即孙权对陆逊还着实有些不放心。就这么个小伙子,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样子,行吗?可别误了事儿啊。这可不是菜市场买菜,二斤萝卜三斤土豆,买亏了就买亏了。这可是大敌当前,儿戏不得啊。稍有闪失,我们东吴可就真的玩完了啊。孙权心里一直敲小鼓。这也怨不得孙权心眼小,这可是举国之兵的事儿啊,真是出了差池,东吴即使不亡党亡国,也就差不多了。可孙权权衡再三,高低还是同意了陆逊带兵。孙权为什么能如此痛快地同意陆逊带兵前去与刘备决战呢?一则,有阚泽这样的老同志从热情推荐到极力保荐(用全家担保,跟现在银行贷款担保差不多的意思),孙权心里总算有了些底。老同志总是有实践经验嘛。二则,刘备来势汹汹,已经兵临城下,满朝文武也真无人可用了。用阚泽的话说:“周瑜之后有鲁子敬,鲁子敬之后有吕子明,现在吕子明也没了,就剩下陆逊了。主子啊,咱们仓库里真没什么了,算来算去,也就剩下小陆这一棵葱了,您将就着用吧!”孙权无可奈何之下,也只能依了,“行,老阚啊,我就听您的,就是他小陆了。小陆啊,是好是坏,就您了。您可得争点气啊。我们老孙家可是全指着您这块云彩下雨了。您要是干好了,我得叫您一声陆大爷。我还得请您喝茅台。”

一锤子买卖?

孙权也有赌徒的心理。他大概把陆逊当福利彩票了。抓着了算我福气,抓不着算我倒霉。闭着眼睛干吧!

可是领导的意见代表不了群众的意见啊。就算是孙权这个店掌柜豁出去赌了,可是东吴的伙计们不愿意呀。东吴是老孙家的买卖不假,可是伙计们里边也有利益啊。如果这次真赌输了,“孙家店”真的破产关张了,伙计们上哪儿去吃饭呢?于是,满朝文武都不放心啊,骂阚泽吧。你姓阚的想干什么啊?你怎么推荐这么个嘴上没毛的小子上台啊?你是不是收了这个陆逊什么好处了,你看你,怎么一个劲地替他张罗,替他挣口袋啊。老阚啊,你是不是糊涂了,怎么是个人不是个人的,你都往上推荐呢?韩当周泰等等一些老同志,都开始骂大街了,“完喽!完喽!孙老板怎么能使用这么一个嘴上没毛的小子呢?东吴完喽!”

也有读者说,陆逊这一回出场的情节,跟当年周瑜出场有些相似。谈歌不同意这种说法。当年也就是一个程普将军不服气周瑜嘛,毕竟是少数嘛。现在呢,可是有一大帮人在底下瞎嚷嚷。三人成虎,众口铄金,陆逊这个小子威信太低,群众基础不行啊。这个时候,真是要劲啊,只要孙权稍微含糊一下。陆逊就得被立刻撤职。

读《三国演义》读到这里,有读者感觉陆伯言比周瑜当年难多了。按照一些专业评论家的看法,即当年周瑜的处境胜过陆逊的处境:周瑜那时候,东吴人气正旺,孙策留下的产业,正在发展壮大之时。而陆逊接手的时候,人气正弱,刚刚让刘备打了一个三战三负。朝中的许多文武大臣都悄悄地准备投降呢。周瑜那时候,他还有一群人帮忙啊,连诸葛亮也帮着。只是一群文官反对。反对归反对,那群文官在作战方案确定之后,就不敢再瞎嚷嚷了。可是陆逊这里,有一群人掣肘。文官怀疑,武将也怀疑。还有不断写告状信的,直到火烧了刘备之后,孙权才告诉陆逊:“小陆啊,你小子真是不容易啊,我都替你捏着一把汗啊,那时我收到了不少告状信啊,我就不信他们(诸将皆上书言其懦,孤独不信)。”

不信就对了。

谈歌不能苟同上边那些看法,谈歌感觉陆逊的处境其实比周瑜容易。上边那些困难,谈歌感觉大多是人为的,谈歌甚至怀疑是陆逊自己嚷嚷出去的,其实并没有那么严重。陆逊为什么嚷嚷这些困难?这里边有文章,陆逊精啊,这叫领导派下活来了,我得把困难讲在前边。你孙老板别总觉得我陆逊挺容易的。我也是困难重重啊。其实呢?细读《三国演义》,陆逊真有比周瑜容易的地方。想想看,周瑜纵火,是在冬天。那东风不好找啊,不是花点儿钱就能到菜市场买来的。要不怎么周瑜都急得吐血了呢。可你陆逊赶上是在夏天了,放火的事儿,你可比周瑜容易多了。高温天气,干燥季节,你点哪儿哪儿不着呢?连汽油钱都省下了。周瑜呢,还得请庞统给曹操出主意,把战船都链起来,好烧啊。陆逊不用啊,刘备的军帐就一片片在那儿明放着呢,只要你有本事,你陆逊就可劲烧吧。

放火的问题解决了,别的困难还叫困难吗?所以讲,陆逊不比周瑜困难。

下边,谈歌想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即时势造英雄。即使刘备三战三捷,东吴也还没有到完全失去抵抗能力的地步,东吴朝中还有许许多多文臣武将,为什么就把这次建功立业的机会给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陆逊了呢?再退一步讲,当时东吴的年轻干部肯定不少,有的也未必比陆逊逊色多少。我们下边分析一下,陆逊为什么能够脱颖而出,顺利地走到前台来的吧。

之一,按照书中所写,陆逊的父亲似乎是东吴一个不大重要的小官吏。虽然是这样一个小干部的家庭,老陆家还是能够跟东吴的上层领导说上话的。至少老陆家认识阚泽先生啊。阚泽先生是孙书记身边的人啊。如果陆逊的父亲是一个卖烤羊肉串的,那肯定另当别论了,你上哪儿认识阚泽先生去啊。就算你家开着烤羊肉串公司呢,就算你家烤羊肉串的生意发了大财,挣了美元,那也没有用。你肯定跟东吴的上层领导说不上话。就算阚泽先生喜欢吃羊肉串,是你陆记羊肉串的回头客,他顶多也是多照顾你几回生意,打死他,他也不会把一个卖羊肉串的介绍而且推荐给孙书记啊。问题是陆家认识阚泽,阚泽也赏识陆逊。这是陆逊后边能上来的关键原因。阚先生因为赏识陆逊,才往上推荐陆逊的啊。你说你也是年轻人,你比陆逊还强,你比陆逊读的书多,你的学历比陆逊高,可是你不认识阚泽先生,也是没用。你说你认识王泽或者李泽,也没有用,他们不热心推荐的事儿。再则,东吴似乎有一个民主推荐机制,至少那时的民主推荐干部还管用,别说,像阚泽这样的人物,可以说是东吴的顾问一级的人物,他要是说句话,第一把手还真得掂量掂量。他要是说谁谁能干,孙老板就能够见一见谁。面试一把。陆逊的家里能够遇着阚泽,真是陆逊的一件幸事了。孙权起用了陆逊,这且不说是东吴这场战争的转折。对陆逊自己,也是一个人生的转折。对陆家也是一个辉煌的转折。这个故事给后来人的启示是,如果你想干什么,得有业内权威人士推荐你。你想干大事儿,当大干部,得有重量级人物推荐你。朝里无人不做官。这是老话,老话是老理儿。老理儿不过时。

之二,陆逊还是个聪明人。他接受孙权的任命时,没有像平常人一样,脑袋一热,就胡乱答应:“行啊,孙老板,我保证完成任务。”如果再换一位更浅薄点的人物,好啊,我好容易逮着出头儿的机会了。还说什么啊?“孙老板,这点小事儿算什么啊?毛毛雨啦!洒洒水啦!您就一百个放心吧,我要是打不胜这一仗,您怎么处分我都行。要不然,我脑袋朝下走三圈儿。”陆逊没有吹大牛,他还拿着劲儿,稳稳当当地对孙权说:“行,孙老板,我一定好好干,不过您得当着百官的面儿,把权力交给我。”估计说这话之前,他已经跟阚泽商量好了,阚泽便给孙权出主意,“您啊,得学着刘邦拜将。”孙权也真听话,“行!这好办。”连夜让人筑了一个坛子。拜将。说到底,陆逊利用了孙权着急上火的心态。都这个时候了,火烧眉毛眼前急,孙权还不得要什么给什么啊。这等于是一个承包工程,至于利润嘛,你陆逊看着提成吧。能提多少你就提多少,你按质量给我交活儿就行了。投资你随便追加。这是陆逊的故事给后来人的第二个启示,如果你想干大事儿,光有重要人物推荐你还不行,你还得有机会。还是那句老话,如果没有出现重大事件,就不会出现重要人物。如果不是刘备来势汹汹,东吴危在旦夕,你陆逊想提拔?想拜将?你做梦呢?就算阚泽先生在孙老板面前磨破了嘴皮子,把陆逊夸成了一朵玫瑰花儿,孙老板也最多说上一句:“照阚先生这么说,这个姓陆的还真是个人才呢!行了,我记住这事儿了,以后再说吧。我最近太忙,没空面试这个姓陆的呢。先放放吧。”这一放啊,黄瓜菜都得凉喽。由此讲,如果说是阚泽这些老同志推荐了陆逊,莫如说是刘备成全了陆逊。

有了刘备的兵临城下,就有了东吴的危机;有了东吴的危机,就有了阚泽的推荐,也就有了孙权的重用,陆逊也就有了这种倾国所有的优厚条件。陆逊这一仗还打不赢吗?用句当代明星的话讲:想不出名都难。

陆逊也就露了这一回脸儿。风光了这一回之后,竟再无建树。他后来曾经跟着孙权伐了一次曹魏,也没捞到什么稻草,无功而返。孙权一直让他守着荆州,等于当了荆州市长。陆逊还别嫌官儿小,这就是重用了。想想这荆州的事儿,着实让人不放心啊。好容易从刘备那里夺回来了,费了多大劲啊?这一回可得找一个明白人守着哟,不能再丢了。荆州成了孙权的一块心病。“陆逊啊,你就给我用心用力看着吧。换了别人我还真不放心呢。”

陆逊死得很早,《三国演义》里没写他多大岁数去世的。他是死在了孙权前边。估计年纪不会太大。这样一个年轻干部早亡,让人有些遗憾。谈歌估计他不会是过劳死,谈歌觉得他应该是“闲”死的。有的书评家很遗憾,希望陆逊再干几件漂亮的事儿。其实,有火烧连营八百里的战绩就够风光的了。一个人,一辈子能干成一件大事儿就足矣。总想着一步一个辉煌,那是神话。估计世界上没有这种人。至少谈歌没见过。

风光的陆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