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留索夫,瓦列里·雅克夫列维奇作品分析

【生卒】:1873—1924

【介绍】:

苏联诗人,俄罗斯象征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1873年生于莫斯科一个富商家庭。1899年在莫斯科大学历史语文系历史专业毕业。1920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入党后,曾在人民教育委员部、国家出版局、高等文艺研究院任职。1921年起任莫斯科大学教授。

勃留索夫在19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活动。早期受法国象征派大诗人魏尔兰、马拉梅等人的影响,倾向于象征主义。诗文集《俄国象征派》(1895)中诗歌占了大部分,表现了鲜明的神秘主义倾向。1905年革命,使他的诗歌便向现实,但又表现了一定程度的无政府主义,认为革命的目的,就是要破坏一切。列宁曾称他是“无政府主义诗人”。十月革命后,他的创作起了根本性的变化:他开始讴歌社会主义的现实,讴歌列宁和十月革命,实现了从象征主义向现实主义的重要转变。高尔基十分赏识他的创作,曾称他是“俄罗斯最有学问的作家”。他同著名诗人亚·亚·勃洛克一起,为发展苏联无产阶级诗歌作出了重要贡献。除上面提及的,他的作品还有诗集《献给城市和世界》(1901-1903)、《千歌万曲》(1909)、《七色彩虹》(1916)、《最后幻想》(1920)、《在这样的日子里》(1921)、《瞬间》(1922)、《远方》(1924)、《赶快》(1924),论著《诗的科学》(1919)、《俄罗斯诗歌的昨天、今天和明天》(1923)。此外还有《热情的天使——十六世纪的中篇小说》(1907-1908)、《教堂的胜利——四世纪的中篇小说》(1911-1912)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