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民间还留有他许多聪明伶俐的传说,比如,他六岁时跟着父亲诸葛瑾(字子瑜)上朝(不大明白,古代上班还可以带小孩儿?),孙权爱开玩笑,一时来了兴致,便拿诸葛瑾逗闷子,取笑诸葛瑾脸长,还即兴让人拉来一头小毛驴,用粉笔在驴脸上边写了“诸葛子瑜”,众人哄堂大笑。诸葛恪不慌不忙把粉笔拿过来,在下边添了两个字,就成了“诸葛子瑜之驴”,众人皆惊讶:“这孩子真聪明啊,诸葛家有福气啊,怎么生了这么个聪明儿子呢。”孙权也喜欢他了,“这孩子行啊,聪明啊,长大人准有出息。”就把这毛驴赏给了诸葛恪。类似这种表现诸葛恪智慧的传说,还有许多。如果当代人有了这么一个宝贝孩子,那脸上还不得整天价笑啊,还不得笑“烂”了啊。是啊,这种孩子根本不用上什么英语提高班、奥林匹克班,人家是天生的啊。可是,诸葛瑾一点儿也不高兴,他还担心呢,这个当爹的还总叹息:“这孩子啊,不行啊,将来不是保家的人啊。”这绝不是诸葛瑾谦虚,也绝不是诸葛瑾卖乖,他的话果然让后来的事实验证了,诸葛恪果然连累得全家都没得好死。知子莫如父,还是诸葛瑾看得明白啊。
中国信奉神童,也推崇神童,中国人不是有句话嘛,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你长大什么样儿,小时候就能看出来。其实,中国古人还有句话:“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翻译过来就是,你小时候是个机灵鬼,长大了可能是一个大傻瓜。
什么叫聪明人,按照生活惯例,聪明人的第一个指标往往在嘴上。也真应了老百姓那句话:好马在腿,好汉在嘴。什么意思?出来混世界,你得能说啊。怎么叫能说?你先得脑子转得快,人家转一圈,你得转三圈;你嘴皮子还得利落,人家说一句,你得说十句。你说你聪明,可是你的嘴皮子不行,笨得跟棉裤腰似的,人家说十句,你一句也说不出来,尽管你是博士后毕业,尽管你会八国外语,外国人都考不住你,可是能说你聪明吗?
说一件旧事,谈歌有一个同学,叫什么就不说了。顺着诸葛恪这个例子,姑且叫他“小诸葛”吧。小诸葛从小聪明,“文革”前上小学的时候,老师提问,大多数的时候都是他抢答,而且总是都答对了。聪明啊!老师夸,同学夸,家长也高兴啊,他也就落了一个“神童”的称号。一转眼,就到了“文革”,这位神童刚刚上初中,别的同学还懵懂着呢,不知道“文化大革命”是怎么回事儿,可是他早就看准了方向,“我得积极参加!”有人劝他:“你先看看再说,你爸爸还是走资派呢。”他说什么?“我得跟我爸爸划清界限。”得,他起来造反了,参加了批斗他爸爸的大会,还带头喊口号,坚决打倒他爸爸。革命语录他能倒背,而且如流。一来二去,他在学校当了一个红卫兵的头头儿。这一造反,他就更红了,而且他的嘴能说会道,很快就出名了。结果,别人下乡,他被当作造反派积极分子留城了;到了工厂,成了工人阶级一员,又很快当了干部;在厂里,他整老干部,跟整小鸡子似的,整得老干部们没法干工作了。这么说吧,“文革”当中,紧锣密鼓,他步步都没有踩错了,可是他千算万算,就是没算准“文化大革命”能够结束,他成了“三种人”。检查交代了几个月,幸亏他没有人命,总算过关了,只落了一个开除党籍,留厂察看。又别别扭扭干了几年,小诸葛就别别扭扭地提前退休了。前几年,同学们在一起聚会,他也来参加,几十年过去了,他还是那种“神童”的样子,聪明劲儿不减当年,嘴皮子还是劈里啪啦,炒黄豆似的。可是大家都听出来了,他的知识结构都已经老化了,或者说,他还生活在当年的时间表里,一张嘴还都是红卫兵的词儿呢。时代进步了,小诸葛就一直没有倒过时差来哟!有人感慨,小诸葛啊,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所以说,聪明人,并不是天下的事情你都懂。老子讲:“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辩者不善,善者不辩;博者不知,知者不博。”大凡聪明者,绝不是诸葛恪这样子的,好家伙,又能说,又能狡辩,一张嘴,天底下没有他不知道的事儿,没有他讲不出来的理儿。这不叫机灵,这叫“抖机灵”;这也不叫聪明,这叫“瞎聪明”。
咱们接着说诸葛亮这个“聪明”侄子。
孙权用“开心辞典”的方式问过他:“诸葛恪啊,你说说看,是你爹聪明优秀呢,还是你叔叔诸葛亮聪明优秀?”孙权这个题目出得有点儿损,什么意思啊,非让诸葛兄弟二人评选出一个傻瓜来?为什么让人家诸葛兄弟二人对决呢?你怎么不说你孙权与孙策谁更聪明优秀呢?这是个难题,怎么回答都不对。可是诸葛恪马上回答了:“这道题容易啊,孙领导啊,这还用问嘛,当然是我爹聪明了。您别急,不是因为是我爹我就向着我爹,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爹知道为谁服务,我叔叔不知道啊。换句话说,我爹知道您是好领导啊,我叔叔诸葛亮不知道啊,他还跟着那个破刘备整天瞎干呢。要我看啊,他那一肚子书真是白读了。”孙权高兴了,“嘿嘿,诸葛恪,你回答得好啊,给你加十分。”诸葛恪真是答对了?答对什么啊?就冲诸葛恪这个答案,就值一百个大耳光子!诸葛恪这就是拍马屁嘛!为了取悦孙领导,不惜贬损他的亲叔叔诸葛亮。再有一次,孙权的儿子(太子),大概也看不惯了诸葛恪了,当面骂他:“诸葛恪啊,我看你小子就是吃马粪的。”这话太难听了,吃马粪的人还是人吗?这孙领导的儿子也真是仗势欺人,你对诸葛恪有意见,你可以提嘛,正常的批评与自我批评都可以,你怎么能张嘴骂人呢?或许也是诸葛恪真把太子惹急了,否则,太子也不会骂这样的脏话,这种脏话骂到谁头上也得生气。你猜诸葛恪怎么样,他一点儿也不生气,他还笑嘻嘻地回答:“孙少爷,您说的没错啊,我就是吃马粪的,那您就是吃鸡蛋的。”孙权在一旁听着奇怪了:“哎,我说诸葛恪啊,你怎么回事呢?你怎么听不出好赖话呢?太子骂你吃马粪长大的,你怎么说他吃鸡蛋呢?”诸葛恪就等着问呢,他笑了:“孙领导啊,您想啊,这两种东西都是从一个地方出来的嘛!”得,又把孙权给逗乐了。太子肯定气得肚子都疼转筋了,行了!服了!诸葛恪这小子真能脑筋急转弯啊。这种例子还有许多,足以证明诸葛恪是一个脑子活,心眼儿多,而且嘴上不吃亏的人。这样的人真的不吃亏吗?
古话讲“大智若愚”,意思是说,人聪明可以,但是不可以表面上也聪明,生活中聪明人要适当装得傻一些,这样好生存。老百姓讲,聪明不可以使尽,也是这个道理。随便打个生活上的比方,您如果上菜市场买大白菜,一棵白菜才几个钱儿一斤啊,如果那锱铢必较的菜贩子精得跟鬼似的,嘴皮子呱唧呱唧的倍儿能说,枰杆子上耍得不仅是斤斤计较,都跟你两两计较了,秤杆子刚刚高了一点儿,他就嚷嚷得惊天动地:“哎呀,我赔了!我都赔得底儿掉了!我们这生意还怎么做呢?”你如果还想让他饶上你一头蒜,一棵葱,那你是做梦呢。他更得喊了:“哎呀,你还让我活吗?我这都赔死了,我们也得吃饭啊,你们这买菜的以为我们容易啊?”得,您买他一棵白菜,他能跟你矫情一火车废话,你还想买他的菜吗,或者说,你还乐意跟他打交道吗?
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凡是这种仗着自己的小聪明处处要占上风头、话里话外、处处让别人难堪的人,肯定招人忌恨啊,你想啊,周围的同事都恨你这张嘴。就你能说?就你反应快?行了,别着急,有你哭的时候。这种人啊,很难长久。谈歌的朋友老李讲过这么一位,说他们单位就有这么一位副科长,嘴皮子太溜了,您说什么,他都能接上下句,甭管接得对与不对,甭管驴头还是马嘴,比如,你说原子弹,他就插嘴说茶叶蛋;你说布什,他就说洗衣粉;你说你儿子昨天结婚了,他就敢插嘴说他家的哈巴狗昨天刚刚生了一窝儿;你说你家老爷子明天过生日,他就敢说萨达姆没活到七十就被绞死了……总之,他嘴里全是说辞,常常弄得你下不来台。他能说会道啊,十八个郭德刚捆在一起,也杠不过他。久而久之,大家都烦他了,谁也不愿意跟他搭腔,是啊,话头话尾,谁也别想占他的便宜。高低,有一年年底考评,大家把他选下去了,副科长的位置也丢了。老李说,这个人就是嘴上太缺德了,招了众怒喽。唉!犯得上吗?再举一个外国的例子,说有一位先生上飞机,之前去了一趟洗手间,有人闲说话,说这洗手间里有监视器,藏在谁也找不到的地方,他不服:“什么?找不到?那是你们笨!看我的!”于是,东找西找,四下里搜寻,终于在某一个不起眼的地方,被他发现了,他得意极了。“哈哈!怎么样?就没有我找不到的。”结果,服务生告诉他:“先生,很遗憾,您乘坐的航班已经起飞了。”这种人跟上边说的那位副科长一样,已经超出了聪明的范畴,属于逞强好胜之徒了,经常耽误正事儿啊!比如,光顾夸奖他的水杯了,水喝了,药片忘吃了;再比如,饭桌上,只顾上讲他胃口好,从来不便秘、不拉稀,把别人的胃口都倒了。这种人,谈歌真见过不少。
什么叫逞强好胜?就是不服气啊!天底下什么事儿,他都不服。这还能有好吗?诸葛瑾或许想到了这一点,才替宝贝儿子担心的。
有人讲过,凡是神童,大多没有好下场。为什么?社会对这种孩子太娇生惯养了,他们根本就不知道生活的曲折与艰辛,只是一味地逞能较劲,还能不撞南墙嘛。如果只是撞撞南墙也就罢了,顶多弄几片创可贴的事儿,可是如果撞厉害了,就得把小命搭进去了。与诸葛恪同时代的还有杨修和孔融二位,也是神童啊,聪明!后来也都让曹老板给杀了。往后再数,明朝出过一个名叫解缙的,也是从小“神童”就被破格提拔起来了,朱元璋很喜欢他,真把他当成了人才,当下没用他,让他回家歇着去,意思是给下一任皇上储备人才。新皇帝上台了,他可是受到重用了,可是他仗着自己的聪明,绝不能“埋没”自己啊,到了皇宫里就给皇上乱出主意,还掺和皇上家里的烂事儿,天天在皇上的耳根子底下乱说:“皇上啊,我看谁可以接您的班儿,谁谁不行。您可千万得听我的,我说的不会错。”结果呢,让人家在雪地里活活给埋了。就因这一张破嘴,把小命儿都搭进去了,这值吗?
咱们接着说诸葛恪,他后来真是受到重用了,当了吴国太傅,带着兵攻打魏国,他倒是建功立业心切,可是九分人算,还有一分天算呢,攻打了人家几个月,他硬是打不下来。是啊,你嘴上能说,但未必能打仗啊,还中了人家的计,丢人啊。诸葛恪肯定想,我这么聪明的人怎么能吃这种亏呢,我这面子也丢的太大了。不行!我得接着打!这仗打到这个时候,有点像赌博了。可是他运气不好,把把不开和,不仅没有取胜,他自己还中了一箭,这就更丢人了。按说到了这般时候,他就应该撤兵了。士兵们水土不服,多数都闹病,这还叫部队吗?简直成疫区了。这应该是他下台阶的好时机啊,回去也有理由啊。“皇上,可不是我诸葛恪无能,主要是咱们的将士不适合那儿的气候条件,药品也供应不上,我只好先撤兵了。您别着急,咱们下来再说,我肯定得把魏国攻打下来。”他如果这么说,皇上能说什么呢?“行了,诸葛恪啊,我也知道,你也尽力了。这次战争失利,责任不在你,你先回去好好休息休息吧。你也外出这么多日子了,够辛苦的了。”可是诸葛恪顾面子啊,他就是不肯下这个台阶,坚决不撤兵,接着打!士兵们可受不了啦。“行了,咱们别再跟着诸葛恪在这里瞎泡着了。”就开始纷纷地开小差儿了,各级干部也没有斗志了,他看着实在不行了,这才灰溜溜地回来了。回来之后怎么办呢?还有一个台阶,如果他能学习他叔叔诸葛亮,赶紧写份检讨,主动要求上级处分,上级还能真处分他吗?上级肯定会说:“好了,诸葛恪同志啊,胜败乃兵家常事嘛,你不要太往心里去。你先休息几天,咱们再分析、研究我们输掉这场战争的原因。”可是这位神童要面子啊,他大概觉得没脸见人,回来之后就请了病假,什么检讨啊,承认错误啊,他一律不会,他还不上班了,躲在家里,还得让领导和同事们一趟一趟到家里来看他。这还不算,他还让人私下打听呢:“你们去给我听听,看谁讲我坏话了,都给我记下来。”结果,还真听到了不少议论,能有好议论吗?你打个败仗还不让别人议论?诸葛恪的脸上就挂不住了,把议论他的人关的关,杀的杀,处分的处分。写到这里,真是感慨,诸葛恪这种人搞政治也太“八卦”了。
这一下就招惹了公愤。那些暂时没有被他处理的干部,也担心害怕啊,行了,咱们先下手为强吧。大家一商量,就去找第一把手了,这时候喜欢诸葛恪的孙权已经死了,第一把手现在是孙亮了。孙亮说了:“哎呀,你们怎么才说啊,我早就恨上他了。他眼里还有我这个一把手吗?行了,我批准了,杀了他吧。记着,早点儿动手,别超过今天晚上!”结果,就把诸葛恪给杀了,还被灭了门。唉,真让诸葛瑾给说中了啊。
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凡是把别人看成蠢猪的人,他自己距离猪圈就不远了,而且他一定先把自己赶进去。并且这些人,多数都是聪明人,是根本看不起别人的。
诸葛亮啊,家门不幸,出了这么一个蠢猪式的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