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杀魏延的真实原因

读罢《三国演义》,总觉得魏延挺冤的。怎么稀里糊涂就让诸葛亮给杀了呢?老魏到底怎么了?细想想,老魏也没犯什么事儿啊。说他反叛,也没有证据啊!说到底,他一开始就不应该来刘备这个单位来工作。十多年前,谈歌读过一个剧本,川剧,名字忘记了,就是写魏延这点儿冤枉事儿的。谈歌总感觉剧本写得不透彻,更不准确。剧本说诸葛亮动了杀心是因为忌妒魏延,这样的说法有点儿牵强。诸葛亮未必这样小心眼儿,魏延的能力和智力都赶不上诸葛亮,诸葛亮没必要忌妒他啊。这个川剧里的诸葛亮有点儿像小肚鸡肠的周瑜了,有点儿贬低诸葛亮的意思。

诸葛亮为什么非要杀了魏延呢?咱们得分析。

最早,老魏是在刘表手下工作的,身份嘛,也就是一个基层小干部。刘表死了,由于家里财产分配不均而闹事儿。为什么闹事儿,因为刘表娶过两个老婆,两个老婆都有儿子,肯定不是一条心嘛。于是,刘表前窝儿、后窝儿的两个儿子闹着继承遗产,就打起来了,还打成了一锅粥(这种事儿,当今社会也有,不新鲜)。刘备作为刘表的远房同宗兄弟,大概也是穷疯了,也想进来掺和掺和分点儿什么遗产。可难度太大,你想想啊,这一家子都盯着刘表那点儿遗产呢,跟乌眼鸡似的,外人能捞着什么油水啊?刘备不死心啊,管他呢,有枣没枣三竿子。走过路过,不能错过,他还真掺和进来了。刘备假借奔丧,想进襄阳城,可人家的城门关着呢。魏延也没有请示领导,就私自跑出来欢迎(这叫没眼力架,领导没说话呢,你急着欢迎个什么劲儿啊),这应该是魏延第一次露面。城里的人可都明白刘备那点儿心思,乱箭射下来,刘备眼看着人家不欢迎自己,也没大脸进城了,掉头走了。魏延也进不了城了,也落荒跑了,他投奔长沙太守韩玄了(人有本事,到哪也成,魏延不是白给的)。我们猜测,魏延这第一次露脸的原因,大概就是想到刘备的企业里来上班。

魏延第二次露面的时候,就赶上关老爷攻打长沙,黄忠也是长沙市的老干部了,他跟关羽在战场上相遇,本来应该刺刀见红,可是黄忠出卖企业利益,做人情交换。原因是关羽放了黄忠一马,黄忠就饶了关羽一箭。这算什么啊,这跟现在的足球场上互相放水有什么区别呢?有些书评家还跟着喊好,说黄忠是有情有义之人,这不是瞎起哄嘛。两军阵前都杀红了眼了,黄忠玩这套把戏,真是跟踢假球没有区别了。那韩玄在城头上看得清清楚楚,他能不急眼吗?“好啊,姓黄的,你吃里爬外啊,我白给你开工资了,我白给你年终发奖金了。来人啊,把黄忠绑到刑场上去,给我杀喽!”形势危急之下,魏延又露面了。他是个能干的人,也是个聪明人,他大概在韩玄的企业里干得不如意,一直也没有提拔起来,也就是一个一般干部,他早就想跳槽到刘备的公司里去干活了。这下算是有了机会了,于是,老魏拎着大刀闯了法场,救了黄忠,杀了韩玄,开了城门,把刘备放了进来。至此,韩玄这家公司算是破产了。

这一通紧忙活,魏延先生肯定得累出一身臭汗,也算是有功了吧。没有魏延,您刘老板想攻下长沙,得增加成本,追加投资啊。刘备、诸葛亮至少得跟我老魏说声谢谢吧,至少也得摆一桌请我老魏一顿吧。

可是满拧,天底下有时候就没有道理可讲。诸葛亮不干,他硬说魏延脑袋上长着反骨呢,非要杀了前来应聘的老魏。读书读到这里,真有点儿让人替魏延寒心。旧话说,女怕上错床,男怕人错行。魏延可是也没上错床,也没入错行,他就是帮错忙了。人家刘备打长沙,这里边其实没你魏延什么事儿,你急着插什么手啊?你这叫破裤子乱伸腿嘛。想立功受奖?你得看看人家待见你不,喜欢你不,现实生活中,像魏延这样急于跳槽的事例并不乏见。中国人常常讲一个俗话:树挪死,人挪活。是不是这样,可得具体分析。你得挪好了,你要是挪不好,也得死。比如说,你真看中某一个单位或者企业了,左思右想,前后合计,总觉得这个单位十分合你的心意。你真的看中了这个单位的办公条件、工资待遇,而且这个单位也同意你调入。但是,你可别天真地傻想,这下我可如愿了,到了那里如何如何大干一场,建功立业,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价值。你一定得先了解一下这个单位的人事关系如何,是不是真的适合你。如果你调进去了,很可能你就是“掉”进去了,如果跟新单位的人事关系搞不到一起,你就算是栽了。如果再跟顶头上司搞不到一起,你就更栽了。你就得跟魏延似的,忠心耿耿、一腔热血、豪情壮志地来到了刘备的企业上班儿,可是人家的主要领导诸葛亮先生一见面就不喜欢他啊,还一定要杀了他。这可太别扭了。

说到“战长沙”这一段,其实挺没劲的。如果我们不相信相书上的话,那么诸葛亮刚刚跟魏延见面就要杀魏延,就是有些找碴儿了,或者说,这两人天生就不对眼。读者别误会,谈歌这绝不是讲迷信,现实生活的经验中,这种事儿真是不少。无论你如何积极要求进步,领导就是看不上你,你也真没有办法。举个例子,谈歌有个朋友,是一个单位的领导,姓周。老周就对谈歌讲过,单位有几个人,他就是死活看不上,其实人家也没有什么错,可他就是看着人家别扭。用老百姓的话说,这叫犯相。跟他犯相的这几个人当中,谈歌还熟悉其中一个,姓李。老李也很头疼地向谈歌诉苦,说周领导不赏识他,无论他怎么卖力气干活儿,怎么为企业出谋划策,周领导也不喜欢他。谈歌劝老李:“别着急,慢慢的,时间长了就好了,周领导还不大了解你嘛。”老李苦恼地说:“关键是周领导不愿意了解我,还怎么了解我啊?”最后,老李得出了结论:“我跟周领导犯相啊。”

犯相!唉,这实在是人性的弱点啊。生活中,人们常常被这种弱点伤害着,而这种事情常常说不清楚,讲不明白,更摆不到桌面上。再往深里想想,人们在生活中不是常常被这种“犯相”的现象困惑着嘛,如果你跟某个领导犯了相,你说得对也是不对,你说得不对更是不对。总而言之,你怎么着也不对。

魏延算是跟诸葛亮犯了相了。经验告诉我们,跟领导犯相的人绝对不会有好果子吃。这可是自古以来存在于人事关系中的一件特别尴尬的事儿啊,真是不容易解决。中国还有句话,叫做日久见人心。可是现在这话不大实用了,用不了“日久”,如果领导跟你犯相,过不了一个礼拜就得把你炒了鱿鱼,还见什么人心啊,你见“伤心”吧。如果你去应聘,遇到一个跟你犯相的考官,你肯定连面试这一关都过不了。就算你是怀揣着绝技,就算你揣着外国留学回来的学历证明,就算你是MBA推荐来的,就算你揣着一叠子钞票,想面试过后请人家“暴撮”一顿,可人家就是不用你,就是看着你别扭,看着你不顺眼,你还真没辙。你还想请客吗?你就是请人家喝茅台、喝XO,吃燕窝鱼翅,人家也不稀罕去。古时候那位揣着和氏玉到处献宝的先生,肯定遇到了一些犯相的人,不仅不认和氏玉这块宝贝,还让人家把手脚都跺了,更惨。这岂不是抱着猪头,进不了庙门嘛!你就叫撞天屈吧。

刘备还算是顾全面子,第一把手嘛,总要顾全大局,他劝住了诸葛亮,这才算是留下了魏延。是啊,真要这时候杀了魏先生,传扬出去多不好听啊,损害企业形象啊,人家谁还敢来投奔啊。咱这刘氏公司刚刚成立,正是招工的时候,可别弄出乱子来啊。“行了!行了!孔明先生啊,看在我老刘的面子上,先让魏先生留下吧,先试用一个月嘛。”

魏延总算是别别扭扭、委委屈屈地在刘备的公司上班了,可魏延从此算是不走运了。他在蜀国流血流汗干了几十年,从长沙一战开始,出生入死,大小战事,几乎都少不了他,都五六十岁了,还扛着大刀片儿跟着诸葛亮到处打仗呢,还当过不少回先锋官呢,遇山铺路,见水搭桥的苦差事也干了不少回。翻翻《三国演义》这本书,举凡蜀国的重大军事活动,魏延总有份,总是冲在前边,也真是不容易。谈歌看老魏也算是个老实人,也没争过什么待遇(反正书里没写),你说亏不亏吧,干了这么多工作,末了,诸葛亮也没看上他。看不上就看不上吧,诸葛亮临死,还给人家下了一个死套儿。魏延同志怎么了?你们当领导的还讲不讲理了?

前后左右看这件事儿,无论怎么讲,也是诸葛亮的不对,你诸葛亮临死前倒是抽出点儿时间找魏延同志谈谈啊。你诸葛亮可是当领导的啊,怎么也得有点儿当领导的风度啊,用现在的话说,连个政治思想工作都没做,就安排杨仪、马岱这些人往死里收拾魏延。这里边就有了说法:第一:你诸葛亮为什么不亲自杀?把杀人的任务交给了杨仪和马岱,是不是诸葛亮也觉得杀魏延心虚,下不了手啊?第二,如果魏延真的想叛变,他至于还跟杨仪较劲吗?说句明白话,魏延也就是觉得自己多少年跟着诸葛亮出生入死,功劳苦劳都有了,可什么待遇也没有,至少也没有封个什么(住房条件也没有什么改善,薪水奖金也没有什么优厚)。如果他心中怨恨诸葛亮,倒也是在情理之中。魏延先生也不是泥捏的。就算是泥捏的,也得有个泥性儿吧。第三,魏延就算是反对诸葛亮,可也不是叛国啊,这顶多算上下级闹矛盾。魏延对撤兵的事说得很清楚:不能因为丞相死了,就把国事废了,该伐魏还得继续伐啊这里边没有一点儿叛逃的意思啊,顶多是魏延不同意诸葛亮的遗嘱罢了,也犯不上给杀了啊!

可是,上级领导看不上你了,你还能怎么样呢?这是砧板跟鱼肉的关系。魏延高低还是钻进了诸葛亮布下的套儿,在汉中城门口让马岱给杀了。诸葛亮和魏延这两人的上下级矛盾(或者叫犯相的矛盾)才算画上了句号。

也别说人家刘禅窝囊废,往往窝囊人办事更厚道。在处理魏延的后事上,他还真办了一件厚道事。不仅没有追究魏延家里人的罪,还把老魏给厚葬了。其实,本来就没有魏延什么错嘛。刘禅再笨,这里边的事情也看得清楚。如果我们猜着说,刘禅也是惹不起诸葛亮,丞相看不上的人,我刘禅敢看上吗?我就是看上了魏延,我敢重用他吗?我们再猜着说,如果魏延能够躲过诸葛亮的黑手,侥幸大难不死,诸葛亮之后,刘禅肯定能够用他。老魏有功劳,也有苦劳;有资历,也有资本啊。可是老魏能躲过去吗?肯定躲不过,诸葛亮已经决定整死他了,他肯定活不下来。

老魏啊,你真是有点儿冤了。

其实,如果反过来想想,魏延也不冤。谁让你不会来事儿呢?诸葛亮看不上你,又不是一天半天了,都几十年了,这绝不是诸葛亮审美疲劳,人家跟你老魏一开始就不对眼嘛,你老魏心里能不明白吗?你这在这种环境里工作,天天上班不抑郁吗?你怎么就不想着改善一下上下级关系呢?想办法联络一下上下级感情呢?比如,逢年过节串个门子。诸葛领导闹个小病,你买点东西,上门去看一看,热乎话多说点儿,少提意见,多干活。诸葛亮说东,你就说东;诸葛亮说西,你就说西。诸葛亮说公鸡会下松花蛋,你就说你亲眼见,不就齐了吗?你没事提什么意见啊,你建议诸葛亮进攻什么子午谷啊?你这叫卖弄。你比领导还明白?领导当面夸你聪明,你可别当真,这就恨上你了,指不定什么时候收拾你呢。领导也有自尊心,你别伤了人家。其实与老魏同时代的还有一个杨修,也就是太爱在领导面前卖弄,把脑袋混丢了。往宽处说,你魏延还有一步路可走,你辞职跳槽啊。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你有技术,有本事,再另找个薪水高的企业也不算是难事嘛。你干吗非在蜀国这棵树上吊死啊?老魏死心眼儿啊!

如果说魏延冒犯过诸葛亮,大概就是上边说的献计出兵子午谷的事儿,别的还有什么错,书上没写。其实这人啊,如何处理与领导的关系,真是一件大事情。你别指望你的工作如何如何干得不错,领导就信任你了;你也别指望你如何带病坚持工作了,领导就喜欢你了。从魏延身上,我们后人应该汲取教训。也就是说,如果你遇到了一个不待见你的领导,你先试着跟他改善关系,如果你真是应该改善的都改善了,还是实在改善不了,谈歌劝你还是赶紧着卷起铺盖走人。再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河北某报社有一个记者,是谈歌的老朋友,也算是河北一个小有名气的记者了,写过不少好文章,可他早几年辞职去了深圳,也是当记者,谈歌问他:“你干得好好的,跑到深圳去干什么呢?深圳的工作速度快,你多累啊,你缺钱呢还是想干什么?”他告诉谈歌:“唉,我也不缺钱,我也不想怎么着,就是我在原单位跟领导闹不来。”他挺悲伤地说:“不管我怎么卖力气干,可是领导就是看着我不顺眼,我还是出来吧。”谈歌说:“你就没有想办法改善一下关系吗?”他长叹一声:“算了,太费劲,你想跟领导改善关系,近乎一点儿吧,他认为你想巴结他;你敬而远之吧,躲着点儿吧,他说你看不起领导。近了远了都不是,怎么待着都别扭,我干脆出来算了。”这也算是一个犯相的例子吧。

爱思考的读书人,对杀魏延这一段还有另一种猜测,说诸葛亮根本就没有布置杀魏延这回事,是杨仪假传诸葛亮的话,让马贷杀了魏延。因为他们两个在工作中一直矛盾很深,杨仪乘机报了私仇。有这种可能吗?也算一说吧。

放下《三国演义》,讲几句正史,历史上的魏延之死跟诸葛亮没有关系。魏延最终死在了官场争斗上,是因为蜀国内部争权夺利,魏延陷进去了。魏延在汉中做过十余年的太守,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市长。他这十年的市长当得很好,民间的口碑不错,现在汉中市的虎头桥还存有魏延的碑。近年兴起了旅游,谈歌也去汉中游览过,汉中市内还有一条街,是为了纪念魏延起的名字(中国的老百姓有良心啊,谁给老百姓做了点儿好事,后人总记挂着啊),叫什么路,谈歌一时忘记了。

大概历史上的魏延还真算是一个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