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患脚付二弟子喻
【原文】
譬如一师,有二弟子。其师患脚,遣二弟子,人当[1]一脚,随时按摩。其二弟子,常相憎嫉。一弟子行,其一弟子捉其所当按摩之脚,以石打折。彼既来已,忿其如是,复捉其人所按之脚,寻[2]复打折。
佛法学徒,亦复如是。方等学者,非斥小乘;小乘学者,复非方等[3]。故使大圣法典二途兼亡。
【注释】
[1] 当:这里是承担的意思。
[2] 寻:随即。
[3] 方等:佛教语。指大乘法说理方正平等。
【译文】
从前有一位师父,他有两个弟子。因为师父生了脚病,所以就让他的两个弟子每人负责一只脚,按时给他按摩。这两个弟子经常互相憎厌、嫉妒。其中一个弟子外出了,另一个弟子就把他负责的那只脚用石头砸折了。前面那个弟子回来之后,见到这般情景,也气愤地把那人负责的那只脚用石头砸断了。
佛门的弟子也是这样。修习大乘佛法的学者,攻击排斥小乘佛法的信徒;而修习小乘佛法的学者,也攻击排斥大乘佛法的信徒。所以使得大圣的法典在双方的争执中都失去了它原初的意义。
【评析】
本故事中的师父是一个不幸的人,他的两个弟子也因为彼此的嫉妒,当了一回互拉后腿的蠢虫。他们这样做不仅损害了他人,也损害了自己的身心。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不少这样的人,仅仅因为自己不能拥有,就心生怨恨、嫉妒,担心别人会拥有。可是他们不知道学问是自己学来的,美德是自己修行来的,财富是自己劳动所得来的,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办到,不要仅凭一颗妒忌别人的心,以此夺取别人的成就。
故事征引
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
从前有一个学僧,一直都精于禅道的修持,但始终都不能开悟。万般无奈之下,他认为自己实在没有资格学禅,既不幽默,又不灵巧,终究还是不能入门,还是做个行脚的苦行僧算了!于是,这个学僧打点好自己的行李,计划远行。临走时到法堂去向主持禅师辞行。
学僧禀告道:“老师!我辜负了您的慈悲,从皈依到您座下参学,到现在已经有十年之久,但对禅仍然是一点悟性都没有。我觉得自己实在不是学禅的材料,今天是特意前来向您老辞行的,我想云游四方,做个苦行僧去算了。”
主持禅师非常惊讶地问道:“哦!为什么还没有觉悟就要走呢?难道到别处就可以觉悟了吗?”
学僧非常苦恼地说道:“我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之外,都精于道业上的修持。但是不管我怎么用功,总是因缘不合。看看同参的道友们一个个都能领悟,回归根源。现在在我的内心深处已经萌生了一股强烈的倦怠感,我想我还是做个行脚的苦行僧吧!”
主持禅师听后开示道:“悟,是一种内在本性的流露,根本无法形容,也无法传达给别人,更是学不来也急不得的。别人有别人的境界,你修你的禅道,这是毫不相干的两回事,为什么要混为一谈呢?”
学僧很诚恳地说道:“老师!您不知道,我跟同参们一比,立刻就觉得自己是一只小麻雀在跟大鹏鸟比谁飞得高,真是让我自惭形秽。”
主持禅师假装不解似地问道:“那大鹏鸟是怎么样的大?小麻雀是怎么样的小呢?”学僧答道:“大鹏鸟一展翅可以飞越几百里,而我只能限于草地上的方圆几丈而已。”
主持禅师意味深长地问道:“大鹏鸟一展翅能飞几百里,那它已经飞越生死了吗?”学僧听后默默不语,有点若有所悟了。
听话的白象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国王饲养了一群象。象群中,有一头象长得很特殊,只有它全身白皙,毛柔细又光滑。国王也一直很喜欢这头象。
后来,国王又将这头象交给一位驯象师照顾。这位驯象师每天不只照顾它的生活起居,还要很用心地教它。这头白象十分聪明、善解人意。没过多久,这头象就已经与驯象师之间建立了良好的默契。
有一年,国王准备在这个国家举行一个大庆典,打算骑白象去观礼。于是驯象师就将白象清洗装扮了一番,还在它的背上披上一条白毯子,这才交给国王。
国王在一些官员的陪同下,骑着白象进城看庆典。由于这头白象实在是太漂亮了,民众都围拢过来,一边赞叹,一边高喊着:“象王!象王!”这时,骑在象背上的国王,觉得所有的光彩都被这头白象抢走了,心里十分嫉妒。于是他很快地绕了一圈后,就不悦地返回到王宫。一入王宫,他就问驯象师:“这头白象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技艺呢?”
驯象师问国王:“不知道国王您指的是哪方面呢?”国王说:“它能不能在悬崖边展现它的技艺呢?”驯象师说:“应该可以。”国王就说:“好,那明天就让它站在悬崖上给我们表演一段。”
第二天,驯象师就依约把白象带到了悬崖边上。国王说:“这头白象能以三只脚站立在悬崖边上吗?”驯象师说:“这简单。”于是,他骑上象背,对白象说:“来,用三只脚站立。”果然,白象立刻就缩起一只脚。
国王又说:“它能两脚悬空,只用两只脚站立在悬崖边上吗?”“可以。”驯象师又叫它缩起两脚,白象很听话地照做了。国王接着又说:“那它能不能三脚悬空,只用一脚站立呢?”驯象师一听,急忙说:“这可不行,这样白象会摔死的!”国王冷笑一声,说:“你让它照做!”驯象师无奈之下,只得让白象照做。最后,白象掉入了悬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