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全集《劫盗分财喻》译文赏析

劫盗分财喻

【原文】

昔有群贼,共行劫盗,多取财物,即共分之。等以为分,唯有鹿野[1]钦婆罗[2]色不纯好,以为下分[3],与最劣者。下劣者得之恚恨,谓呼大失。至城卖之,诸贵长者多与其价,一人所得,倍于众伴,方乃欢喜,踊悦无量。

犹如世人,不知布施有报无报,而行少施,得生天上,受无量乐。方更悔恨,悔不广施。如钦婆罗后得大价,乃生欢喜。施亦如是,少作多得,尔乃自庆,恨不益为。

【注释】

[1] 鹿野:地名。同鹿野苑,仙人鹿园,佛教圣地。

[2] 钦婆罗:一种用细羊毛织成的衣物名,一般为佛教外道所穿。

[3] 下分:最坏的一份。分,同“份”。

【译文】

从前有一伙盗贼,一起行劫,抢到许多财物后,决定一起分了。他们把财物平均分为若干份,只有一件从鹿野抢来的钦婆罗衣,质地不是很好,就列为下等物,给了一个表现最差的贼。这个表现最差的贼分到衣服后非常气愤,叹说不公平、不合算。后来他拿着衣服到城里去卖,没想到许多有钱人都争着来买,并给他很高的价钱。他一个人所得钱比其他伙伴多出一倍,他这才大喜,高兴得不得了。

这就好比世人,不知道布施之后是否有回报,便做了很少的布施,结果得以生于天上,享受到无量的欢乐,这才悔恨起来,后悔没有广行布施。正如那个贼把钦婆罗衣卖出了大价钱,才开始高兴起来一样。布施也是一样,世人做了一点小功德,却得到很高的回报,这才自我庆幸起来,并悔恨当初没有多做布施。

【评析】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意思是说:不要因为善小就不去做,也不要因为恶小而去做。故事中的这个贼人总以为自己得到的是不好的结果,然而没想到又因此得到了意外之财。所以做人不要太过悲伤或快乐,每件事都有它的两面性,碰到不好的事也不要钻牛角尖,一定要考虑到它的另一面,这是人们心理上的一种安慰,也是乐观做人应具备的一种心理状态。成大事者,从不放弃做小善事。常做小善事,方能增加大事的辉煌。

故事征引

事情的两面性

有一位信徒到寺院礼完佛后,来到客堂休息,刚落座,就听到一位年轻的知客师对身旁年事已高的禅师喊道:“老师!有信徒来了,请上茶!”

过了一会儿,又听到那位年轻的知客师叫道:

“老师!佛桌上的香灰太多了,请把它擦拭干净!”

“拜台上的盆花,别忘了浇水呀”

“中午别忘了留信徒用膳。”

这位信徒看到年老的无德禅师,在知客师的指挥下东奔西跑,有些于心不忍,就问无德禅师:“老禅师,知客师和您是什么关系呀?”

老禅师非常自豪地答道:“他是我的徒弟呀!”

信徒大惑不解地问道:“这位年轻的知客师既然是您的徒弟,为什么对您如此不礼貌?一会儿叫您做这,一会儿要您做那?”

老禅师却非常欣慰地说道:“有这样能干的徒弟,是我的福气。信徒来时,只要我倒茶,并不需要我讲话;平时佛前上香换水都是他做,我只要擦一擦灰尘;他只叫我留信徒用膳,并不叫我去煮饭烧茶。寺内上下一切都是他在计划、安排。这给我很大安慰,否则,我就要很辛苦了!”

信徒听后,仍满脸疑惑地问道:“不知道你们是老的大,还是小的大?”

无德禅师道:“当然是老的大,但是小的更有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