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狼的作品作品解读

第五部分 描写狼的作品

小马哥:

安子,我们说了这么多文学作品中的动物形象,有一种动物,似乎一直以来被很多作家关注,而且对它的描述也是褒贬不一,那就是狼。你能不能就这种动物形象给听众们做一解读?

安子:

说到描写狼的文学作品,大家首先想到的恐怕就是姜戎的《狼图腾》了。《狼图腾》是一部以狼为叙述主体的小说,讲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位知青在内蒙古草原插队时与草原狼和游牧民族相依相存的故事。这位知青一开始,对狼充满了恐惧和仇恨,可后来,他在内蒙古的大草原上迷上了狼,迷上了狼图腾的精神。《狼图腾》所传达的,不仅仅是狼不屈的精神,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价值观,是中华民族早期的图腾象征:自由、独立、顽强、勇敢的精神和永不屈服、绝不投降的性格。这才是《狼图腾》中狼的真正寓意。

注解:《狼图腾》是中国作家姜戎创作的一部以狼为叙述主体的小说,1971年起腹稿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草原,1997年初稿于北京,2003年岁末定稿于北京,2004年4月出版。该书在中国出版后,被译为30种语言,在全球110个国家和地区发行。

注解:《白牙》出版于1906年,是杰克·伦敦正式出版的第五部小说,一问世便大获成功,尤其受到年轻读者的欢迎。有的评论家认为该书是杰克·伦敦最有趣、最野心勃勃的作品,奠定了杰克·伦敦在美国文坛畅销作家的地位。

在国外的文学作品中,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白牙》是一部非常典型的描写狼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一头叫作白牙的狼,不仅在肉体上遭到人类无情的伤害,而且还在精神上受尽人类的凌辱。白牙诞生于荒野中,幼年所见的是弱肉强食的狼的世界。后来,母狼带它一起从荒野回到印第安主人身边,人类营地的生活使白牙变得乖僻而孤独,心性凶残,再没有爱。后来,在新主人史密斯的虐待和监控下,白牙变成了一只凶狠的斗狼。白牙在斗狼活动中险些丧命,最后被新主人斯考特救助。考斯特的仁爱,让白牙终于从凶残的野兽变成了忠实的伴侣,它还救了斯考特父亲的命,最终赢得“福狼”的美名,在人类身旁安度晚年。

事实上,这两部作品所表达的不是拟人化的动物,而是动物本身,是人类对动物的人道关怀,是人类对动物的生存境况的思考和关注。

不过也有很多古老的文学作品,描述了狼的凶残和狡猾。比如中学课本里的文言文《狼》,写的就是一名屠夫与两只狡猾的狼的较量。还有《东郭先生和狼》《小红帽》里的大灰狼,都是残忍而丑恶的形象。

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学作品中对狼的评价逐渐有了变化。比如贾平凹的《怀念狼》,前面我们提到的《狼图腾》《白牙》等,通过对狼的描述,启发人类对狼的关注和宽容。从生态平衡的角度讲,正是狼有效而节制的捕杀,才使得动物群落中的各类物种保持着平衡。此外,狼所捕食的猎物往往是老弱病残者,客观上有益于其他动物的优化。所以,从生态稳定和物种进化的角度讲,狼是有极大存在价值的生物圈的功臣。

事实上,当我们站在整个地球生态的角度去思考所有的动物时,就会发现,我们对于某些动物的喜好,未免过于自和功利。也许正因为狗、牛、羊、马、鸡、鸭等动物能够被人类驯化和利用,所以我们用美好的词汇去形容它们,而对于不能驯化,或者说不能战胜的动物,我们就用凶狠、狡猾等词汇去描述它们,这不是人类的自私和狭隘吗?

在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中,每个物种都有它存在的价值,都有它的美好与不美好。而在环环相扣的食物链中,都有其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意义。所以在解读了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动物形象之后,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更好地爱这个世界,爱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动物。

注解:杰克·伦敦的作品《白牙》,屡次被改编为电影,讲述了一只生活在荒野的小狼犬跟随母亲生活在野外,饱尝世间冷暖最终选择回归山林的故事。白牙是一只混血狼,因为体内流淌着四分之一属于狗的血液,所以兼具着狼的野生与狗的忠诚。它很小就懂得狼的生存原则:吃或被吃。起初的生活总是残酷地展现在它面前:爸爸死了,妈妈被卖了,它成为一条斗狼,过起了地狱般的日子。直到有一天,斯科特先生的出现使得它的生命有了温情。从此,它为了斯科特先生,可以想念到茶饭不思,可以不动家里鸡的一根毫毛,可以舍弃性命奋不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