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庞德
庞德是现代美国诗人和评论家。他出生于爱达荷州一个土地局职员的家庭。1901—1906年,庞德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罗曼语言文学和比较文学。在大学念书时,他就掌握了九种语言。1906年赴澳洲,回国后执教于华巴施大学。1908年,庞德到了伦敦,与一批志趣相投的作家和诗人,共同发起意象主义诗歌运动。1909—1910年,他连续出版了 《面具》 (1909) 等好几本诗集。以后,庞德又成为了现代派诗歌的理论家。庞德在这一时期发现并扶持了许多文坛新人,如詹姆斯·乔伊斯、T·S·艾略特、D·H·劳伦斯等,同时,他忙于编辑诗集、撰写评论、筹办新的杂志。1910年至1920年这段时间,庞德成为伦敦文学界威望最高、影响最大的人物。庞德最初是意象派的领袖。后来又热衷于漩涡主义。漩涡主义实质上是一种形式更严的意象主义,庞德进一步发展了关于意象的观点。庞德很喜爱古老的东方哲学和文学。他改写了17首中国古诗,集为诗集,题为《华夏》 (1915)。他认为汉字这种会意文字本身就很富诗意,对其神奇,他叹为观止。另外,他还翻译了日本戏剧,庞德对拉丁诗人塞克斯塔斯·普罗珀修斯很为崇敬。在伦敦时,他意译了普罗珀修斯的12首挽诗,结集为《挽歌十二首》(1919)。在诗集中,反映了庞德本人对当时英国社会的不满情绪。1920年,庞德发表了另一部诗作《休·西尔文·毛伯莱》。这首长诗由18首诗组成,共400行。在诗中,庞德表现了他对现代西方文明的谴责,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反战情绪。全诗意象奇特,气氛阴郁,具有浓厚的现代派风格。这部作品主观色彩强烈。1920年,庞德离开伦敦,迁居至巴黎。在巴黎,他在布兰库西的指导下开始学习雕刻艺术,支持美国作曲家安太尔并写作歌剧。
1923年,庞德到意大利旅行,对意大利文化发生兴趣,便于1924年移居意大利里维埃拉的拉帕洛。在那里,他一直住到1945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庞德为法西斯作广播宣传,通过罗马广播电台漫骂罗斯福总统,猛烈攻击美国政府,因而名誉扫地。1946年,庞德在美国因判国罪受审,由于被医生诊断为精神不正常而得以免刑,被送进了华盛顿的精神病院。1961年出院,回到意大利定居,直至1972年病逝于威尼斯。由于对美国文学的巨大贡献,庞德获得了1928年的日晷奖和1949年的博林根奖。
庞德的规模最大、最重要的著作是长诗《诗章》。早在1905年,他就开始写作,直至1969年发表110—117首的残篇,也没有结尾。这部诗作气魄恢弘。全诗没有连贯的叙述,而是将当代与古代、欧洲与东方交融在一起,对全部的人类文明进行了一番审视。《诗章》的第一首翻译了《奥德修纪》中的一段。8至11首写了一位威尼斯军事统领、艺术保护人和教堂修建者。第12、13首将孔子的理想社会与西方现代社会作了对比。14至16首描写了诗人理想中的通往天堂之道。接着,诗人写到了几位建国初期的美国总统: 杰弗逊、约翰·昆西·亚当斯、马丁·范布伦和约翰·亚当斯等。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写作的诗中,有些明显地流露出庞德的倾向法西斯和反犹的思想,这是不可取的。《诗章》 中夹杂着希腊语、拉丁语、意大利语、法语、中文等18种文字,场景的时空跳跃也很大,从古至今,从西方至东方,无所不及。整个诗作的风格是玄妙、晦涩的。在诗中,作者提出了以孔子哲学和伦理观为基础的道德观,诅咒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诗章》对整个现代欧美诗歌有着巨大的影响。
庞德是现代英美诗坛上一个极为重要的诗人,他的创作和理论对现代英美诗歌的发展有着相当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