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商臣弑君
(文公元年)
【题解】
楚成王最终被自己的儿子杀死,究其原因,是因为他没能听取令尹子上的劝告。起初,他曾经就立商臣为太子一事向子上征求意见,子上也向他明确指出这样做的后果。其不当之处有三:一是,成王年纪不大,还没到立太子之时而谋划此事;二是,成王多内宠,过早立太子可能导致因废黜而出现祸乱;三是,商臣生性残忍。子上把此举不妥之处一一说明,然而楚成王固执己见,结果咎由自取,终致杀身之祸。
【原文】
初,楚子将以商臣为大子[1],访诸令尹子上。子上曰:“君之齿未也。而又多爱[2],黜乃乱也。楚国之举[3]。恒在少者。且是人也。蜂目而豺声,忍人也[4],不可立也。”弗听。
【注释】
[1]楚子:楚成王。
[2]爱:指内宠。
[3]举:指立太子。
[4]忍人:残忍的人。
【译文】
当初,楚成王准备立商臣为太子,于是他就征求令尹子上的意见。子上说:“君王的年纪还不算大,而且内宠又多,如果立了商臣再加以废黜就可能会发生祸乱。楚国立太子,常常选择年轻的。而且商臣这个人,眼睛像胡蜂,声音像豺狼,是一个残忍的人,不能立为太子。”楚成王没有听从他的意见。
【原文】
既又欲立王子职而黜大子商臣。商臣闻之而未察[5],告其师潘崇曰:“若之何而察之?”潘崇曰:“享江问而勿敬也。”从之。江羋怒曰:“呼,役夫[6]!宜君王之欲杀女而立职也。”告潘崇曰:“信矣。”潘崇曰:“能事诸乎[7]?”曰:“不能。”“能行乎?”曰:“不能。”“能行大事乎[8]?”曰:“能。”
【注释】
[5]察:证实。
[6]役夫:骂人的话,犹“奴才”。
[7]诸:指王子职。
[8]行大事:指举行政变,杀死成王。
【译文】
立商臣为太子后,楚成王又想立职为太子从而废掉商臣。商臣听到传闻但还不能证实此事,于是就去问他的老师潘崇,说:“怎么样才能确定消息的真假呢?”潘崇说:“你可以设宴招待江芈而故意表示对他不尊敬。”商臣这样做了。江芈发怒说:“啊!贱东西!怪不得君王要杀掉你而立职做太子。”商臣告诉潘崇说:“事情已经证实了。”潘崇说:“你能事奉公子职吗?”商臣说:“不能。”潘崇说:“能逃亡出国吗?”商臣说:“不能。”潘崇说:“能够做大事吗?”商臣说:“能。”
【原文】
冬十月,以宫甲围成王[9]。王请食熊蹯而死[10]。弗听。丁未,王缢。谥之曰:“灵”,不瞑;曰:“成”,乃瞑。
【注释】
[9]宫甲:太子宫中的武士。
[10]熊蹯(fán):熊掌。熊掌难熟,楚成王想借此拖延时间,等到救兵。
【译文】
文公元年冬天的十月份,商臣率领宫中的护卫军包围了楚成王的寝宫,并且逼成王自杀。成王请求吃了熊掌以后去死,商臣不答应。十八日,楚成王上吊自杀。给他上谥号称为“灵”,尸体不闭眼睛;谥为“成”,尸体才闭上眼睛。
【评析】
在当时的背景下,商臣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也许会与楚成王的决策发生冲突。然而,如果没有外力的推波助澜,他或许不会走上弑君自立的邪恶道路。在这个过程中,他的老师潘崇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起初,他教唆商臣以下流的手段去验证楚成王是否有更易太子的打算,在消息证实后,他又诱导商臣一步步走上弑君自立之路。在表面看来,潘崇给商臣出示的是他所面临的三种选择:服从楚成王更易太子的决定、逃亡国外、弑君自立。实际上潘崇对商臣的为人了如指掌,他深知商臣最后的选择。由此看来,导师的是非观会对学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潘崇成了商臣罪恶道路上的帮凶。
楚成王被商臣逼得走投无路时,他仍然请求吃完熊掌之后再死。在表面看来,是楚成王想在临死前再享受一下熊掌这种很名贵的佳肴(这种佳肴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煮熟,楚成王实际上是想拖延时间,等待救兵来援),但他的计谋被商臣识破,不得不自缢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