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全集《郑灵公之死》原文赏析与注解

郑灵公之死

(宣公四年)

【题解】

宫中无小事,事事起纷争。在那个钩心斗角、尔虞我诈的环境中一句无心的话,一个不经意的举动,都可能招致杀身之祸。郑国的这场内乱就属于此类情况。

【原文】

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入,宰夫将解鼋[53],相视而笑。公问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54]。子公怒,梁指于鼎,尝之而出。公怒,欲杀子公。子公与子家谋先。子家曰:“畜老,犹惮杀之,而况君乎?”反谮子家,子家惧而从之。夏,弑灵公。

【注释】

[53]解:宰杀,分解。

[54]弗与:不给他吃。

【译文】

楚国人向郑灵公进献了一只鼋。公子宋和子家准备面见郑灵公,这时候,公子宋的食指忽然动了起来,就把手指出示给子家看,说:“以前我手指这样动的时候,一定可以吃到珍奇美味。”进入殿内,看见厨师正在宰杀鼋,公子宋和子家相视而笑。郑灵公问他们笑什么,子家就把刚才的情况告诉郑灵公。等到大夫们享用鼋羹时,郑灵公也把公子宋召来但并没有给他吃鼋羹。公子宋大怒,不顾一切地将食指伸入鼎中蘸食鼋羹后拂袖而去。郑灵公发怒,要杀死公子宋。公子宋和子家知道此事后便谋划先下手。子家说:“牲畜老了,还担心被杀,更何况是国君?”公子宋就此反过来诬陷子家。子家害怕,只好跟随公子宋。夏季,杀死了郑灵公。

【原文】

书曰:“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权不足也[55]。君子曰:“仁而不武[56],无能达也[57]。”凡弑君,称君[58],君无道也;称臣,臣之罪也。

【注释】

[55]权不足:解经独书子家的缘故。

[56]仁而不武:起初回答子公的话是仁,不讨子家是不武。

[57]无能达:做不成什么事。

[58]称君:仅称君之名。

【译文】

《春秋》写道:“郑国的公子归生杀害了君主姬夷。”意思是公子归生的权力比不上公子宋。君子说:“公子归生不想杀君主是仁,但不能讨伐公子宋是不武,所以他不能达到仁道”。《春秋》的体例,凡说弑君,只称君的名字,是指君主无道。称臣的名字,是说臣有罪恶

【评析】

郑灵公因公子宋的口腹之欲而和公子宋开了个玩笑。公子宋心生怨恨,染指鼎羹。气不过的郑灵公更是扬言要杀了公子宋。由此一来,公子宋哪肯坐以待毙,于是和子家谋划,杀害了郑灵公。这场宫廷之乱只是源于一些无从谈起的小事。但最终导致一个国家陷于水火之中。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郑灵公确实不适于开这个玩笑。首先,郑灵公是一位年轻的国君,继位也就几个月的时间,他和朝廷大臣不可能有深交。在这种情况下和公子宋开玩笑,确实是过于轻率。其次,公子宋染指鼎羹是无礼之行,但如果郑灵公胸怀宽广,不滥用权力,也就不会招来杀身之祸。由此可见,小事不小。从小事中我们可以洞悉古圣人的治国之道。“去人欲,存天理”,“克己复礼”实在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呀!虽口腹之欲,纵容它,也会成为日后杀身的隐患。